第339章 行商

  剛開始的時候也沒什麼人注意,可是慢慢的四周就越圍越多人,圍觀的眾人大部分都是來看熱鬧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夥子這麼厲害,把這些“行商”們說的灰頭土臉,灰溜溜的走了,就再也不敢冒頭了,因為圍觀的眾人現在都知道,這些人就是賣假貨的,還跟著小夥子學了不少知識。

  在這個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利益團體,別看這些不怎麼起眼的“行商”,但他們也有帶頭人,這個帶頭人就叫老鄒頭。

  這個“行商”的帶頭人老鄒頭可是大有來歷,他是清朝政府末代皇帝傅儀的堂弟,正兒八經的正黃旗後代,是一位貝勒爺,他七八歲的時候清朝就滅亡了,他跟隨著父親隱姓埋名,改姓為鄒,他繼承了那些貝勒爺好吃懶做的習俗,文革後他父親就病死了,他就開始把藏在地庫裡的老物件拿出來變賣。

  老鄒打聽到華威橋那邊有個鬼市,相傳這個鬼市要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時候皇室貴族的古玩書畫向民間大量流出,很多沒落貴族拿家中的古玩來此站街變賣。

  這些交易一來有失身份,二來部分古董渠道不明需要秘密交易,於是只能在天亮前進行,才得了“鬼市”稱號,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潘家園市場也還沒有出現,彼時只是一大片居民區叫“潘家窯”,後來覺得此名不雅,就改為了如今的潘家園。雲九小說

  潘家園成了古玩舊貨市場,已是90年代初了。但在80年代末期,華威橋古玩攤和勁松百貨商場北側的建築工地地攤,應該屬於潘家園地攤的雛形。一些當地居民會在路邊擺攤,把自家的瓷器、舊傢俱等物件拿出來賣,不過也只是“打游擊”,蹲在土坡上頭擺攤,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跑得也快”。久而久之,這個自然形成的舊貨市場被稱為“勁松土坡兒”。

  這些散攤一直堅持到1992年底,在現在潘家園古玩城的地方,出現了兩三畝磚牆圍起來的空地,攤販就在這蓋起了簡易店鋪,形成了最初的潘家園市場。再往後,市場開始名聲鵲起,逐漸成為京都城內乃至華夏國最大的舊貨市場,不僅京都城當地的商販,外地商販也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