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 作品

第134章 大肆提拔親信

  畢竟趙與芮身邊有一百七十多個少年精銳等著出師。

  除此之外,趙與芮幫全勇買了秉節郎,但還在信州銅礦場負責,沒有這邊的差遣,為舅舅全忠買了承務郎,差遣為船場監官,為秦琛秦小胖買了宣義郎,差遣為市舶司幹辦公事。

  其餘王府出身的像陳小刀、季虎兒、石狗兒,錢武、全二,全六、全九、陳峰、莫小奇,杜成東,劉福來,趙楚等二十幾名少年借這次機會有了武官階,很多雖然沒入品,但已經算是低級武官,還在各部都有差遣。

  公文已經發往京師,只要朝廷批覆,就鐵板釘釘。

  這批人裡,周來和陳峰主要在金塘島,負責製糖事宜。

  此時陳峰正小心翼翼跟在周來身後,臉上表情十分恭敬。

  他原本是個賣身十年的僕傭,被魏王訓練大半年後,還幫他運作了武官,目前為進武校尉,差遣為左軍二將前營都指揮。

  陳峰相當滿意,畢竟之前從來沒想到自己也有當武官的一天,而且跟著魏王之後,將來肯定前途無量,還能步步高昇。

  周來這會正在觀察大鵬島碼頭。

  大鵬山島就在金塘島西北方向,兩島碼頭相距不到三百步,在宋時,是金塘鄉富人的居住點。

  新任的昌國縣縣尉常安的家就在這島上。

  常安已經按魏王要求,將家搬遷至定海縣城內,島上的其餘諸戶,也將在四月全部搬遷,要麼去定海縣,要麼去金塘島。

  現在碼頭上有好幾艘船,剛剛從四明搬過來的製糖戶,正在往島上遷移。

  四明會製糖的有一兩千戶,會制霜糖的,只有一百多戶。

  此時魏王大量招募,以契約形式簽定僕傭,每戶保底每月十貫會子,製糖之後,按糖的產量,再拿提成,每月每戶都有目標產量,達到目標產量的,另月領一石糧。

  當時報名者無數,如秦卓所言,四明糖戶人去樓空,幾乎全部都願意搬過來。

  但這樣還是不夠,魏王還要聯姻。

  四明最大糖戶叫顧田,家中原本有兩百多口大缸,霜糖產量是四明之最。

  但缸多意味著風險也多,一旦不結晶,損失就會無比慘重。

  魏王對顧田開出的條件是,金塘島都副保正役吏,保底月十貫銅錢,月領三石糧。

  還要聯姻,還有分成。

  顧田有三子兩女,長女顧鶯十三歲,而陳峰十七歲。

  周來見過顧鶯,長的不錯,如果以前,陳峰這種窮苦人家的孩子,顧田看都不會看一眼。

  但現在,陳峰是魏王心腹,還是武官,前途無量,顧田相當滿意。

  真羨慕他們年輕人啊,周來這時回頭看了眼陳峰,但見陳峰雖然表情恭敬,可身上有股肅殺之氣藏也藏不住,還是讓人有些忌憚。

  陳峰和莫小奇,杜成東,劉福來,趙楚等人是第二批被李平夏訓練的,第一批的都在信州銅場跟著全勇。

  別看陳峰才十七歲,經過三個多月的隊列,李平夏又訓練近六個月的搏技,現在打幾個普通禁軍精銳肯定沒問題。

  他們跟著趙與芮訓練的是紀律,跟著李平夏練的是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