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 作品

第451章 好戲開場


                 第章好戲開場

  從西漢開始,因黃河屢次潰決,從而使水患影響到濟南,中間當然也有人治理過,比如東漢王景治河,在滎陽和利津築堤入海口,這個‘東漢河道"用了上千年,效果還不錯,進入宋朝後,黃河又是多次崩決,景元年、熙寧十年、金朝明昌五年都有決堤,其中熙寧十年的大決,分成兩股,有一股合北清河入海。

  北清河即流經濟南的清河,這是影響到濟南最近最重要的一次改變,至此,黃河已經嚴重影響到濟南。

  後偽齊劉豫開鑿小清河,然後南宋初杜允決堤引河入泗水,黃河大部份南流入淮,之後就要等到幾百年後的咸豐改道,黃河代替了大清河成為貫穿濟南的重要河流,影響非常巨大。

  趙與芮之所以有把握敢治理河道,主要是他思想和古人不同。

  古代人怎麼治理河道?

  大部份古代人都是亡羊補牢,即有了水患決堤了,然後才開始治理,如果遇到國家巔峰時期,有錢有人還好點,要是遇到天災人禍,皇朝晚期連治理都可能無力。

  比如咸豐年間黃河在銅瓦廂決口之後,河水漫延上百里,淹了四十多個州縣,而當時正是太平天國造反,朝廷疲於應付,無力治理,只能隨意疏消,讓水患漫流改道了二十多年,等平定了太平天國之後才有空顧到,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趙與芮讓吳潛、汪綱等朝廷精於水利的官員分成兩批各帶一批人,前期跑全國所有重要河道口,觀察哪個方位容易決堤,假設決堤之後如何治理,最後形成文案圖紙上報朝廷。

  他們前兩年跑了個遍,形成文案遞給趙與芮後,趙與芮看完,讓他們互相換位置。

  古代疏理淤泥是最難的,沒有現代化機械,全靠人力。

  趙與芮帶著水利大臣們預演了黃河的決堤,用趙與芮的話說,就算黃河將來不會決堤,但咱們的水利建設,也有利於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