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與梨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七章 任務之道

 筆落好似成仙骨,骨裡無仙空等閒。 

 東夏千年的歷史中,文人雅士每每談及藝術,總是會反覆的強調,詩文也好,書畫也罷,在骨不在皮,在雅不在格。 

 最優秀的藝術一定是從骨子裡浸潤出來的藝術。 

 最傑出的大師,一定是有風骨,有風格的大師。 

 人無骨,則無以立。 

 畫無骨,則無以神。 

 這種骨不僅僅是講究正大平和,技法的穩健通達。 

 同樣也是一種藝術家作畫時自身的氣度,一種由言談舉止所透露出的骨子裡的法度隨心。 

 所以才從古至今,東方的文人的士大夫圈子裡都說,觀人如觀畫,觀畫如觀人。 

 顧童祥其實錯了。 

 如果是那些大金塔項目裡的名家們,此刻也身在書房之中。 

 他們大概不會覺得顧為經此刻身上的氣場和談吐,像那個三十年前他們未曾謀面的年輕顧客。 

 而是會立刻不無讚歎(嫉妒)的認為。 

 顧為經拿著毛筆的眉眼,能夠隱約看出些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最頂端的大師們的影子。 

 比如說林濤,比如說酒井一成。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藝術改變人的精神面貌。 

 誠實的講。 

 氣自華不華這事兒吧——真不好說。 

 實踐證明。 

 也有不小的概率,會把畫家向著非主流的風格改造。 

 高更、梵高、蒙克、徐渭、唐寅、石魯、沙耆等等,切只耳朵,剁個手指頭,捅個蛋蛋,給自己來一槍…… 

 東西方頂級知名畫家至少有五分之一,回憶錄、個人傳記中,同時代和他們有過接觸的友人談及這些人,都簡直覺得這些傢伙腦子像是有病。 

 或者乾脆是腦子物理意義上的真有病。 

 很多人就是搞畫畫,畫著畫著,從神經衰弱、疑病症、變成轉變性歇斯底里,接下來是精神分裂症。 

 完美的完成了如何成為瘋人院資深會員的一條龍閉環人生。 

 但無論好壞。 

 藝術改變氣質是真實發生的。 

 近距離接觸,畫界大咖們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股特殊“勁兒”,一種“風格”。 

 赫斯特這種走大皮衣金屬鏈子“朋克”風格,或者亨特·布爾這種走“流浪漢style”的在整個高端藝術領域依然是少數。 

 大多數頂級畫家正常社交生活中也是西裝革履的正常打扮。 

 然而,他們身上就是有一種凜然不同的氣勢格調。 

 同樣的西裝,有些人穿上去像是地鐵上發小卡片搞地推的,有些人穿上去,你就覺得是個大佬。 

 這肯定和200塊的西裝還是20萬的西裝有關係,卻也不完全有關係。 

 大藝術家在拿起筆時,更是頓時有一種威嚴感油然而生。 

 之所以不像曹老。 

 是因為曹軒七十歲以後,身上的煙火氣已經褪去了大半。 

 返璞歸真,心神朗徹。 

 反而嬉笑怒罵都隨心所欲。 

 曹老拿筆時,也沒有了那種高高在上的威嚴距離感。 

 遠遠一瞥他畫畫時的模樣,第一反應可能就像是看到老年大學裡的普通老人練習畫畫。 

 擦身而過後越想,越品,才越是意識到這裡頭的味道十足,神意具備。 

 而林濤、酒井大叔這個地步。 

 很厲害。 

 又還沒能把個人的氣質內斂含蓄起來,反而更貼合普通人印象裡大藝術家的樣子。 

 懂行的人都不用看畫。 

 他們一拿筆,就覺得有氣勢,有風格也有威嚴。 

 這種威嚴是對畫技的自信,也是日積月累下,藝術道路對本人的浸染和反補。 

 酒井大叔雖然胖,雖然在家裡像是個麵糰一樣的被金髮阿姨搓扁捏圓,拍來拍去,彈啊彈滾啊滾的不敢還嘴。 

 但他在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 

 人家超超超有風格的,也超有氣場的! 

 是個威嚴的胖子。 

 《朝日新聞》在報道的新古典主義畫展時候,曾用“兩百斤的身體裡潛藏著足以填塞滿整個琵琶湖的龐大氣場的超級大魔王”來形容過酒井一成。 

 據說。 

 在幕後籌備的過程中,只要酒井大叔一開口,不管策展人,還是其他畫家有什麼不同意見,都會被他的氣勢所震懾,老老實實按照他的思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