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

  關平的聲音順著微風飄到糜暘的耳中,糜暘聽到這囑託後並沒有回頭,他只是舉起手中的馬鞭揮舞,以示告別。

  在朝陽的照射之下,糜暘揚鞭的身影化作一道模糊的光影,最後消失在荊北大地的地平線之上。

  ...

  從襄陽城出發,先南下至江陵,匯合早已在江陵城外等候的李嚴大軍,兩軍最後合成一股近兩萬人的長龍隊伍,朝著益州而去。

  在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行軍之後,在越過重重丘陵山脈之後,這支浩大的歸鄉大軍終於邁入了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中。

  在剛進入成都平原之中時,在大軍中的糜暘就感受到一副與荊州油然不同的景象。

  廣袤的平原之中,有一條剛剛修葺的寬達十數丈的官道直通遠處的成都城。

  而在這官道兩旁各自分佈數萬畝田畝,在那數萬畝田畝之中,許多水渠在諸葛亮的親自規劃之下,穿插在這數萬畝之中。

  為了保證農業豐收,諸葛亮十分重視農田水利灌溉事業。

  成都外有一都江堰,乃戰國時秦蜀郡太守李冰所作,自都江堰建成以來,它一直是川蜀農業的命脈。

  在劉備執掌成都之後,諸葛亮一方面實地考察,命人修葺改良都江堰。

  另一方面諸葛亮將都江堰當做蜀中農業的命脈,徵召丁士一千兩百人守衛,並設有堰官。

  糜暘的堂兄糜威便擔任過第一任都江堰官,負責守衛都江堰的安全。

  這一舉可謂是前無古人的。

  而諸葛亮有此舉,乃是有著深刻的背景。

  都江堰自建成以來:百姓饗其利,旱則引水灌溉,雨則杜塞水門,於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謂之天府也。

  但是這一幕卻在劉璋父子執政之後,發生了改變。

  第一任益州牧劉焉乃是外來人,他為了得到蜀中大族的支持,因此對蜀中大族十分放縱,而劉璋性格本就優柔,這一點在他繼任益州牧之後更為顯著。

  在劉焉與劉璋連續的寬容放縱之下,蜀中豪族的行為越來越過分。

  誰都知道都江堰是蜀中農業的命脈,那些蜀中豪族為了掌握這個命脈,竟大多聯和起來,派遣家中部曲驅趕都江堰附近的普通百姓。

  本來都江堰是:旱則引水灌溉,雨則杜塞水門。

  但在那些蜀中豪族的把持下,都江堰完全違背設計初衷,成為他們謀利的私器。

  “從則引水灌溉,逆則杜塞水門。”

  更絕的是,那些蜀中大族為了擴大自身的利益,竟然在將都江堰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後,私自四處開挖水渠,將所有的水都引入自家的田地中。

  本來來自岷江的水在都江堰的作用下,“穿二江成都之中”,結果在那些蜀中大族的騷操作下,變成“穿二江私田之中”。

  在那些蜀中豪族掌控都江堰的情況下,因為許多百姓的農田得不到水源的補充,導致田地大量荒蕪。

  荒蕪之下,百姓無糧食收入,最後只能賣田給蜀中大族。

  最後田賣完了,百姓只能將家人及自己賣給蜀中大族作奴婢、附庸,以維持生存。

  在後來劉備攻下成都之後,益州大族為了討好劉備,維持自身在當地都江堰的所有權。

  他們紛紛建議將成都城內屋舍和城外園地桑田分賜將士,想以此利益均沾之舉來堵住劉備麾下大臣的嘴。

  但可惜那些大族的建議,卻遭受到了以趙雲為首的一眾大臣的反對: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在這之後,逐漸將勢力觸角遍及成都平原的劉備與諸葛亮,才漸漸發現了當地大族的猖狂之舉。

  這一舉動對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人來說,顯然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他們君臣二人為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可能對眾多百姓家破人亡的舉動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