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

  所以關於使者的人選,一點都馬虎不得。

  最後在百般考慮之下,劉備選擇了鄧芝作為出使江東的正使。

  從性格及才能上來說,鄧芝智勇兼備,在劉備踐祚後,鄧芝由尚書升任為侍中,以這種官位作為出使孫權的正使恰到好處。

  而且在之前公安之戰後,代表劉備前往永安與孫權簽訂盟約的也是鄧芝。

  在定下正使是鄧芝之後,關於副使的人選諸葛亮向劉備推薦了費禕。

  費禕,字文偉,江夏鄳縣人。

  費禕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後費伯仁便帶著費禕遊學入蜀。

  劉備平定蜀中後,費禕便留在益州,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這三人被益州人士贊成為:“蜀郡三傑。”

  本來蜀郡三傑的名聲在伯仲之間,但是經歷一次事件後,讓費禕的名聲成為三傑之冠。

  當初許靖喪子,董允與費禕正要一起出席葬禮。董允向其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便遣一乘鹿車給二人。

  董允見此,面有難色,費禕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

  及至喪所時,諸葛亮及益州諸貴人均已齊集,大部分人的車乘都很華麗。

  看到這一幕董允神色猶疑,而費禕卻晏然自若。

  等駕車人返回府中,董和知道了這件事後,他便向董允說道:“吾常疑汝於文偉優劣未別也,而今而後,吾意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