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

  而一旦在他穩健行兵的時候,遇上有利於他的天氣或者地利,那麼關羽就會敏銳的抓住這個難得的戰機,將他的戰果迅速擴大。

  除非出現某些意外,例如原本歷史上的士仁與糜芳叛變,否則關羽的用兵風格是最適合大兵團作戰的。

  關羽的語氣很威嚴,他的語速雖然不快,但因為心中早有考量,所以他不一會兒就將他的佈置安排完畢。

  當關羽下達完所有命令之後,在場的所有諸將紛紛起身,而後領命而退,趕忙去做出兵前的準備了。

  在諸將紛紛離去之後,帳中只留下關羽與馬良二人。

  馬良在之前劉備稱帝后的封賞中,被劉備任命為荊州刺史。

  因為並無軍職在身,加上荊州有關羽這個大將軍在,所以馬良平日裡並不參與具體領兵,更多的是負責為關羽籌措糧草及謀劃軍機。

  在大帳中關羽看向馬良言道:“接下來就要辛苦季常了。”

  聽著關羽的話,馬良謙遜的對著關羽一拜道:“為大將軍籌措糧草,是良的職責所在,何談辛苦?”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況且現在荊州的秋收剛剛結束,許多收穫的稻米還未入倉。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疑馬良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這便是關羽對馬良說這番話的原因。

  在世人眼中,關羽的性格輕士大夫而重士卒。

  但關羽輕視的士大夫,只是那些他覺得沽名釣譽的士大夫,對於名實相副的士大夫,關羽亦是禮敬的。

  正如趙累、王甫這些歷史上願為關羽而死的士大夫,若是關羽往日中不重視他們,他們會用生命回報關羽嗎?

  在關羽眼中,正如劉備對他曾經所說,馬謖名過其實,不堪大用,但是馬良可謂是名實相副,是值得他重視的一名士大夫。

  在回答關羽之後,馬良用關心的神色看向關羽,他用提醒的語氣對關羽言道:

  “近來良觀大將軍精神似乎有所不濟,還望大將軍在處理軍事時,勿要勞累度過。”

  關羽的頭疼,可能一般人還不知道,但作為目前荊州的二把手馬良當然是知道的。

  甚至有幾次,關羽在與他議事的時候,就在他面前捂頭過。

  只是面對馬良的關心,關羽卻笑著言道:“季常忘吾刮骨療傷之事乎?”

  聽到關羽提起此事,馬良臉上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關羽曾為賊軍的流矢所中,流矢貫穿他的左臂。

  後面雖然表面創傷痊癒,但因為當時關羽未好好修養,所以每當陰雨天氣時,關羽左臂中的骨頭時常感到疼痛。

  醫官在檢查後對關羽言道:“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在聽完醫官的話後,關羽便伸臂令醫官劈之。

  當時關羽正好在宴請諸將,在醫官的劈砍之下,關羽左臂血流如注,盈於盤器。

  但關羽卻好像絲毫不覺得懼怕一般,一邊吃肉一邊飲酒,言笑自若。

  當時馬良亦是在場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那一幕,讓馬良心中對關羽浮現起巨大的佩服之情。

  關羽在對馬良提起此事後,他便對著馬良言道:

  “我本庸虛,蒙主成造。往聞曹仁覆滅,便即欲攻伐樊城,為荊州打開北上通道。

  遭值秋收之際,令我願不得所償。今秋收已畢,中原蒙塵,我受君恩,豈敢愛命!

  我為勳戚,任重方岳,若不能摧鋒萬里,誅逆賊復舊都,雖無上尊榮加身,何足貴也。

  既為漢大將軍,雖未有天子明旨,然時不我待。

  我一生征戰,受創頗多,些許不適,何敢惜身?

  我行計決矣,無復有疑。”

  關羽舊事重提,並不是為了誇耀自己。

  關羽對馬良提及此事,意思是想告訴馬良,他征戰數十年,身上受到的創傷不可勝數。

  當初的手臂疼,與如今的頭疼在關羽看來並無二別,都無法阻止他為國效力的心。

  聽到關羽這麼說,馬良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但他最後還是不再言語。

  正如關羽所說,若他是惜身的人,還是當初那個威震華夏的關雲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