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

  可以說以目前夜郎縣的戰局來講,一切都在按照諸葛亮的設想發展著。

  但哪怕鄧艾猜出諸葛亮心中的謀劃,這也是戰略層面的思考,戰術層面又該如何具體施行呢?

  “士載以為,我軍接下來該優先進攻哪一路敵軍?”

  諸葛亮的溫和詢問聲飄蕩在靜謐的大帳聲,鼓勵著鄧艾繼續說下去。

  聽到諸葛亮的詢問之後,鄧艾不假思索的言道:“自然是雍闓那一路大軍。”

  鄧艾如此果斷將雍闓那路大軍當做優先進攻的目標,原因倒也很簡單——雍闓的大軍最弱。

  正如田忌賽馬的故事一般,以己方最強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薄弱的方面,那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

  鄧艾迴答完諸葛亮後,臉上流露出自信的神色。

  但讓鄧艾意外的是,諸葛亮在聽完他的抉擇後,卻微微的搖了搖頭。

  “我軍應當進攻士徽所部!”

  諸葛亮的選擇,讓鄧艾大驚。

  三路敵軍中,以士徽的軍力最強,按常理來說這一路敵軍是最不應該主動去招惹的才是。

  怎麼丞相會想著棄易取難呢?

  看著鄧艾臉上流露出的驚詫神色,諸葛亮耐心地解釋道:

  “三路敵軍中,士徽所部實力最強不錯,但因其最強,他之大軍便是敵軍膽氣所在。

  吾誘引敵軍合圍,為的並非是簡單的取得一兩場勝利。

  按士載的想法,我軍出其不意之下想擊敗雍闓所部自是不難,可擊敗之後呢?

  朱褒與士徽見雍闓一敗,他二人或忌憚我軍軍力退回牂牁郡。

  到那時我軍收復的,最多隻有益州郡而已。

  而雍闓早就在之前的大敗中元氣大傷,益州中的收復本就不難。

  但牂牁郡地勢複雜,若這二人率軍士層層憑險據守,至少半年內我軍都無法平定牂牁郡。

  而若是牂牁郡無法平定,我軍就沒辦法回援梁州,梁州缺兵少糧無法堅守,若在這半年內梁州為逆魏所突破,那大漢基業危矣。”

  “相反,若是我軍能夠一鼓作氣擊敗士徽所部,那麼雍闓自是會驚懼逃回益州郡苟延殘喘。

  至於朱褒在得知士徽戰敗後,彼之大軍軍心定然也會大亂,到那時候我軍便可趁勝一舉擊敗朱褒率領的叛軍。

  縱使朱褒反應及時,率軍往牂牁郡境內潛逃,可少卻士徽的上萬精兵相助,朱褒獨木難支不用多久定將授首!”

  當諸葛亮擲地有聲地說完後,鄧艾琢磨著諸葛亮的話,如夢方醒一般對著諸葛亮一拜。

  他本以為自己的計策極佳,可在聽完諸葛亮的具體謀劃之後,他才知道他與諸葛亮差的不是一丁半點。

  或許單單論對兵法的理解,鄧艾不下於諸葛亮,可要是論及對大局的洞悉與掌控,鄧艾與諸葛亮相比可就差太多了。

  鄧艾對諸葛亮拜服之後,不禁主動對諸葛亮言道:“艾願被丞相驅使,效犬馬之勞。”

  若是打算進攻雍闓所部叛軍的話,那麼鄧艾心中是有一個具體戰術的。

  但現在在諸葛亮的分析之下,鄧艾明白眼下攻擊士徽所部才是對漢軍來說最好的選擇,那麼他原來心中的戰術就不能再用了。

  而鄧艾知道諸葛亮絕不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他心中肯定有著對付士徽的戰術。

  鄧艾沒有猜錯。

  在鄧艾的主動請纓之下,諸葛亮站起身來來到帳內高掛的夜郎縣地圖之前。

  見諸葛亮起身,鄧艾也不敢獨坐,他亦站起身來來到諸葛亮的身後,看著那副夜郎縣地圖。

  地圖上有三處地點,皆被諸葛亮用手中的硃筆著重作出標註。

  那三處地點,正是三處敵軍分別盤踞的地方。

  而在士徽所處的那處地點,硃筆呈現的筆畫最多,這足以證明諸葛亮想率軍突突士徽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諸葛亮知道鄧艾就在身後,於是他指著士徽駐紮的地方言道:

  “近日來吾曾派人仔細探查過士徽大軍的動向。

  就在上月,士徽率大軍從平地移營于山上屯守。

  那處山據當地人所言,稱為斧山,山如其名,那座山就猶如一柄巨斧橫亙在官道一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