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

  要知道當年官渡之戰時,先帝曹操奇襲烏巢的人馬也不過數千之眾而已。

  數千之眾的兵馬是不夠多,可若是用得好了,有時候發揮出的效用是足以令人震撼的。

  而恰恰糜暘是當世為數不多的,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將領之一。

  曹真的疑慮並未影響劉曄的判斷,他迎著曹真擔憂的目光繼續說道:“當下漢中的戰局不比以往。

  魏延當初能領軍連續突破我軍數道封鎖線,除去他戰術安排妥當之外,還因為我軍當時剛剛對漢中形成合圍之勢,我軍的封鎖線還存在著許多疏漏。

  但在我軍數月的奮戰之後,漢中大部分縣城都已經落入我軍手中。

  有諸多縣城為倚靠,屏障,我軍在漢中的封鎖線早不可同日而語,在此情況下,糜暘縱使再如何天縱奇才,他也無法仿照魏延故事行事。

  況且就算糜暘有膽量這麼做,但他為何要冒這種風險?”

  “樂城已經被我軍奪下,有樂城為阻擋,糜暘是無法悍然率軍越過樂城前往漢中東部諸縣的。

  以他之聰慧,他不可能會白白擔著這種被前後夾擊的風險。

  而既然糜暘一開始就不可能前往漢中東部諸縣,那麼糜暘最終率軍能去的地方,無非就只是南鄭而已。

  興勢城雖尚未被我軍奪下,但南鄭才是漢中真正的心腹所在。”

  劉曄有條不紊的一點點說出他的判斷,在聽完劉曄的判斷之後,曹真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這才是他大魏的股肱之臣呀!

  就是可惜了他姓劉,否則將來倒不是不可以讓劉曄有著更多的效力機會。

  曹真先是讚許了劉曄幾句,隨後又緊接著問道:“既然子揚知道糜暘的真正意圖,那接下來子揚認為我軍該如何自處呢?”

  面對曹真的這個詢問,劉曄心中亦早有想法。

  他不慌不忙的說道:“曄認為我軍當下應該繼續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不管糜暘的真正意圖,是否如曄方才推斷那般。

  當下在漢中,我軍的優勢正在不斷擴大這是事實。

  亦不管糜暘如何善於奇謀,但賊軍實力不足,一直都是賊軍的致命弱點。

  因己身實力不足,故而當下急的是糜暘才是,糜暘一定急切的尋找著某個戰機,他這次的主動出擊,亦可能懷抱著如此企圖。

  既然知道敵軍急切所在,那麼我軍行事就愈發要按部就班,絕不能讓糜暘尋找到戰機。

  步步為營,以我軍強大的實力,不斷蠶食擠壓著賊軍的生存空間,如此一來,縱淮陰復生,又能有何為?

  反客為主之後,便可甕中捉敵也!”劉曄的話讓曹真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當初他在回到興勢後,本來想的是等養好傷後,便當即再提重兵前往陽平關找糜暘報仇。

  但他的這個想法,卻在劉曄的勸阻之下打消。

  當時是劉曄建議他,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而貿然打亂己方的戰略部署。

  糜暘或許正希望他報仇心切,將所有的兵馬都拉至陽平關外與他對峙,這樣一來魏軍最大的優勢便蕩然無存了。

  亦是劉曄強烈建議他,下令讓曹洪優先保證斷絕劍閣外的通道,從根本上斷絕漢中的漢軍得到任何支援的可能。

  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中就會漸漸成為一個四周皆有堅壁的大甕。

  就算糜暘再如何善戰,只要將他牢牢的限制在這個大甕中,那麼他最終的結局就是註定的。

  從當下的戰果來說,無疑劉曄當時的建議是十分有建設性的,甚至若不是因為劉曄的建議,糜暘亦可能不會有著主動出擊的想法。

  但曹真心中還有著最後一個疑問。

  “若我軍對糜暘不管不顧的話,糜暘率軍進入後南鄭後,我軍又當如何?”曹真有此疑問也是正常的,畢竟他當然可以為了大局,暫時不管糜暘。

  可這帶來的最直接後果便是,糜暘會順利進軍進入南鄭城中,這無疑會讓南鄭城的守備力量得到增強。

  對於曹真的這個疑問,劉曄巧妙的用對比的方式打消了曹真的顧慮。“南鄭比於陽平關,哪個更容易拿下?

  身處在野外的糜暘,與身處在城中的他,又哪個更容易擒拿?”劉曄的對比不禁讓曹真開懷的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