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三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


                 當時間進入章武五年十二月後,天下的大勢又在悄然變化著。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變化是由孫權引起的。

  不知道從何時起,江東各地陸續有祥瑞出現。

  先是有人彙報,在夏口發現了黃龍。

  而當這個祥瑞出現後,更多的祥瑞如雨後春筍一般,突然之間冒了出來。

  會稽郡:有人發現了嘉禾。

  建業:有人奏報從孫權的府邸下,挖出了寶鼎。

  吳郡:有人發現了一塊刻有年月日的銀板,並稱為之是上天的詔書。

  丹陽郡:原本淤塞的廣平湖突然暢通,據民間方士傳說,此湖暢通就代表著將有新天子出。

  ...

  各種各樣的祥瑞,頻繁的出現江東各地。

  而當不再有新祥瑞出現後,藉著之前眾多祥瑞出現而營造的輿論氛圍,開始有江東臣子上書建議孫權稱帝。

  一開始時,有此上書的江東臣子人數並不多,地位也不高。

  面對著這類臣子的勸進,孫權也明確表示了「拒絕」及「憤怒」!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江東臣子加入勸進的行動中來。

  及至最後,就連張昭這等在天下間有名的重臣,都公開上書希望孫權稱帝。

  當張昭上書之時,群臣勸進的行動正好已經進行了三次。

  三辭三讓的必備前奏,基本宣告完成。

  因此對於由張昭領導的第四次勸進,孫權並未再表達出拒絕的態度。

  孫權選擇下達一道公開文書來表達他的想法:

  「天降喪亂,皇綱失敘,天下三分,民不聊生。

  始於董卓,盛於群逆,窮兇極惡,以覆四海。

  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今日一統,匡定天下,非吳與魏,將復誰任?」

  「宜先定名,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斯其義也。」

  這封文書中的內容,充滿了大義凜然的口吻。

  但實際上是孫權,為他的稱帝之舉進行的法統鋪墊。

  孫權知道就算有著曹魏的支持,他稱帝的法理依據也不能說完美無缺。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上堵住天下間的悠悠之口,孫權為自己稱帝的舉動冠上了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孫權認為大漢的法統,已然發生了轉移。

  說白點就是漢失其鹿,當有能者共逐之。

  第二個理由則是:孫權認為他稱帝,是為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不得已卻又必須進行的舉動。

  要是普通百姓看來,孫權向世人宣告的這兩個理由,也能勉強說的過去。

  但在熟知禮法的人眼中,這篇孫權親自寫就的誓文完全就是偷換概念,狗屁不通。

  因為不管如何,大漢的法統世人都是承認的。

  當年曹丕稱帝時為何要搞禪讓的把戲,為的不就是將大漢的法統平穩過渡到大魏上嗎?

  可在孫權的這篇誓文中,孫權一個字都未提及,劉備建立的大漢法統該如何解釋。

  就好像劉備從未建立過大漢一般。

  從誓文中的內容看來,孫權是認為大漢的法統在劉協那一朝,就已經終結了的。

  亦就是說,孫權認為劉備建立的不是大漢。

  可這一點是很荒謬的。

  別忘了現在孫權名義上,還掛著大漢太尉,九江侯的名號。

  要是孫權否認劉備建立的大漢的合法性,那他自己之前不就是小丑嗎?

  這樣

  明顯意欲矇混過關的行為,只要是一個稍微懂得禮法的人,就會覺得嗤之以鼻。

  但世人明顯都低估了孫權的無恥。

  有著勾踐之奇的孫權,才不會管世人怎麼看他。

  他也真的不在意,成為一個天下人心中的小丑——只要能完成心中所想。

  反正孫權覺得他的誓文「沒問題」。

  而在孫權的誓文傳遍東南大地時,孫權就迫不及待地在一眾江東大臣的支持下,緩步登上了合肥城外的稱帝臺。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孫權正式宣告天下,登基稱帝,建立吳朝。

  同日孫權宣佈吳朝建都建鄴,並改年號為「黃龍」。

  當建朝稱帝之舉完成後,一件更令世人震驚的事發生了。

  當日參加孫權稱帝儀典的除去江東大臣外,還有著曹魏派來的使臣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