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76章 工業國的戰爭(十六)

  王夫人聽兒子竟然沒明白過來,只能換了更低級的問題,“東北的稅收從哪裡來!向誰收稅。”

  “娘,東北政府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一部分是財政。稅收自然是農業稅,商業稅,現在只有這兩部分。財政才是大頭,比如,有企業想生產布匹,他們想建工廠,僱傭工人,但是錢不夠。就向商業銀行借錢,把機械設備置辦起來,把工廠建起來。工廠建成,購買棉花、麻纖維,生產成布匹。等商品賣出去之後,把錢還上,再給些利息。這些錢就是憑空印刷出來的,如果走銀行的賬目,錢就是賬本上的一些數字。從都到尾都沒有出現在世上。但是靠著這些運營,工廠出現了,棉麻產品出現了,貸款利息也有了。國家得到了收入。”

  說到這裡,王東陸已經耗盡了自己的回憶與想象力,開始擔心自己的母親能否聽明白。就小心的問道:“娘,不知你聽懂了麼?”

  王夫人眉頭皺起,對這些似懂非懂。不過王夫人掌管家裡錢財運行,在貴州的時候參加過一些官員們出錢投些買賣,買賣賺到錢後,會得到一些分紅。聽兒子這麼講,勉強能明白其中的流程。

  於是王夫人問起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東陸,你說的這些錢,我聽起來不是真金白銀。怎麼像是官府的擔保?”

  王東陸完全不知道自己母親曾經參加過什麼樣的經濟活動,從他能夠比較清楚記事開始,母親就在家相夫教子,並沒有出門的做事的經驗。此時聽母親竟然搞懂了過半的幹部都不明白的國家營運道理,驚喜之下,王東陸大聲奉承起來,“娘,就如你所說。官府營運產業的錢,都是轉款專用。完全是憑藉信用發出來的錢。這些錢的目的並非是那種能隨便花用,而是為了維持產業……”

  看著兒子歡喜的大讚他母親的英明聰慧,王老爺子心中覺得搞笑,思路很快就轉到了東北政府的財政之上。

  雖然不知道東北政府具體的方式,王老爺子對東北的經濟體系有了個基本的認知。

  清末新政搞的轟轟烈烈,王東陸所說的內容並不新鮮,扶持產業本就是新政中的一部分內容。不過王老爺子快四十歲才開始接觸到這些詳細的內容,而自己的兒子虛歲20,就已經參與到這樣的事業之中。王老爺子突然生出一種自己已經老了的感慨。

  端起茶杯喝了口白開水,王老爺子收拾心情,暗自評估起東北政府的行政。

  清末新政中,朝廷希望不再把土地稅收以及人頭稅作為主要財政來源,而是如列強一般,從工商業中獲取財源的新型政府。最終在激烈的政治經濟的新政中覆滅了。

  何銳明顯在堅定的繼續新政的道路,想來一定會遇到相同的困難。何銳能夠堅持下來麼?

  不久前,王老爺子擔心何銳志大才疏,自己的兒子跟著何銳會沒了結果。所以王老爺子想把兒子帶回去。

  此時王老爺子的擔心變成了另外一種。何銳搞這麼艱苦的新政,會不會因為能力不足而失敗?

  回想自己十幾年前瞭解到新政內容後的激動,王老爺子心中不免恢復了些許壯年時代的昂揚,卻又大為感慨。

  此時就聽王夫人語氣不快的說道:“東陸,你說的這些我也不懂。我只懂怎麼操持家務。持家講的量入為出。東北官府收支可否做到了量入為出,有沒有寅吃卯糧?”

  這個關乎財政的問題讓王老爺子把注意力轉回到母子對話之上,就聽王東陸答道:“娘,你這是君子,真的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君子之言……”

  噗嗤一聲輕笑,王夫人被兒子給逗樂了,王老爺子也被逗樂了。轉念一想,王老爺子的笑容在臉上消失了。兒子這話並沒有錯。在清末新政的美好預期中,國家收支平衡,又不斷壯大產業,大清自然而然就成為當世列強。

  只是大清當時風燭殘年,一個‘皇族內閣’就讓天下不再信任朝廷,不過兩年就土崩瓦解。從那時候到現在還不到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