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15章 海參崴人道主義行動(五)

  糧食,食物,服裝,鞋襪,炮彈,醫療用品,這些緊急物資都是戰爭一方所急需的。不僅蘇俄提出了這麼一份清單,白衛軍的高爾察克提出的清單幾乎一樣。只是東北政府並沒有向高爾察克提供商品而已。

  此時何銳不得不見了作為英國政府全權代表的駐華公使朱爾典。朱爾典上來就指責何銳,“主席閣下,您對於穩定遠東局面並沒有盡力!”

  何銳看著朱爾典老頭子那裝出來的官方嚴肅神色,心裡面覺得很搞笑。若是朱爾典沒有套上英國政府全權代表的頭銜,何銳根本就不會親自見朱爾典。

  但事情到了這個時候,何銳耐著性子聽完朱爾典講述了大英帝國政府的態度,然後答道:“朱爾典閣下,從官方角度,你應該去見民國的大總統徐世昌閣下。我一個地方政府,你對我說什麼都沒用。”

  朱爾典當然知道何銳說的沒錯,但是當下大英帝國也有些抓瞎。在何銳登上中國政治舞臺之前,大英帝國習慣把中國分為北中國與南中國兩塊,現在又把北中國分為‘滿蒙’與北中國。滿蒙地區已經是中國的三大勢力之一,甚至被認為潛力不亞於整個南中國。

  剛過去的1920年,北方大旱,佔領江浙等地的直係軍閥們見到北中國軍閥頭子段祺瑞實力受損,所以一直想進攻段祺瑞。但是何銳在中國政治上始終一言不發,態度曖昧。而且直係軍閥認為何銳本人是從段祺瑞那裡得到的四平督軍一職,只怕說服不了何銳。就轉而希望得到英國的支持。

  英國對於是否支持直係軍閥倒是無所謂,但是段祺瑞一旦失敗,會對中國局面造成巨大的影響。這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動盪的局勢,快速改變的政治結構,對英國現有利益並無好處。

  而且英國也不清楚何銳的態度。現在段祺瑞的皖系的確遭遇到巨大困難,單純從軍事方面應該不是佔據江浙的直係軍閥對手。但是何銳一旦趁著皖系戰敗,政權動搖的機會出兵山海關,驅逐直系,成為民國大總統。整個北中國就會統一在這位年輕的大軍閥手中。全新的北中國將對南中國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何銳很可能借機南下,統一整個中國。

  英國絕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

  此時朱爾典見何銳還是一副就事論事的模樣,只覺得何銳看上去很可惡。一個年輕人不該是意氣風發,敢說敢幹麼?為什麼何銳這個31歲的年輕人,竟然比中國最奸猾的老官僚看上去更奸猾老到呢?

  就在朱爾典內心有些焦急的時候,就見何銳展顏一笑,“朱爾典閣下,我們大概是在官方角度達成了共識。作為朋友,我有朋友想說的話。您想聽聽麼?”

  朱爾典愣了愣,轉頭看了看翻譯與記錄員,然後才轉回頭。如果何銳以私人身份所說的話,當然會在報告裡出現,但是不會記錄在官方文件中。方才轉頭就是示意給翻譯與記錄員,省的這幫人沒聽清,做出錯誤的記錄。

  “主席閣下有什麼建議?”朱爾典問。

  何銳爽快的說道:“白衛軍作為軍隊已經完蛋了,紅軍眼看就要奪取海參崴。我已經開始安排船隻,破冰派船接人。在這種時候,閣下還是趕緊聯絡法國,把人接走。我這邊已經要在《泰晤士報》,《費加羅報》,《紐約時報》等報紙上刊登白衛軍山窮水盡的消息。並且要求西方世界接收難民。在新聞中,我是不會有任何客氣的。”

  朱爾典心中忍不住苦笑,何銳若是在這樣的新聞中有什麼客氣,反倒奇怪了。看得出,何銳是準備趁著這件事大撈一筆好名聲。

  如果沒有人報道此事,也沒有人挑頭蹦出來。紅軍真的幹掉百萬白衛軍軍民,英國其實無所謂。

  一旦何銳率先報道,並且搞出這麼一出,歐洲媒體一定會跟進。朱爾典閣下甚至都能想出幾個新聞標題,譬如,《上百萬軍民生命危在旦夕》。

  又譬如《大屠殺的幫兇,英國!當蘇俄對百萬平民舉起屠刀之時,英國竟然默不作聲》……這個應該是法國報紙的標題。xbiquge.org

  朱爾典定了定神,問道:“我們繼續官方的話題,何銳閣下,您竟然不願意為遠東的穩定做出貢獻麼?”

  何銳臉色一沉,“我已經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所有貢獻。朱爾典閣下,如果我現在下令出兵,日本在今天晚上就出兵。而且攻擊對象是誰,我很難確定。難道英國政府希望整個東北亞打成一團麼?”

  朱爾典知道何銳所說的沒有錯。當下日本對於局勢變化已經很緊張了,除非是英國親自出兵,日本才會有一個確定的把握。如果英國不出兵,日本其實不想局勢向著有利於何銳的方向發展。

  又經過了一陣意義不大的官方扯皮以及互噴,官方會面結束了。

  當天晚上的宴會上,何銳與朱爾典端著酒杯,坐在小單間的暖和壁爐旁邊,何銳輕輕搖了搖手中的高腳杯,讓芬芳的酒香逸散出來更多些。啜飲一口,何銳說道:“按照中國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保住白俄這些人的性命,等蘇俄國內有變,臨時政府才有機會。”

  朱爾典試探道:“閣下難道想收容這些白俄?”

  何銳輕笑一聲,“我一個也不要。在報紙上,我會極力批評英法美三國對於人道主義災難坐視不理。藉著媒體的力量讓英法美趕緊把人運走。”

  收留百十萬白俄對於英法來說真的不算什麼。而且這些人裡面還有大票的俄國舊貴族與神職人員,完全置之不理,輿論壓力的確很大。

  “何銳閣下,我很好奇,你為何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