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96章 血寶石(十六)

  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第三國際舉行第四次代表大會。大會著重討論工人統一戰線的方針,批評"左”、右兩種傾向,通過關於策略問題的提綱,肯定了"到群眾中去的口號。

  隨著思路的展開,李大釗越來越覺得何銳是有可能要和蘇聯唱對臺戲。這才開口問道:“難道是何主席對於蘇聯提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稱呼不滿?”

  青年輕笑一聲,“何主席沒有這麼狹隘。他很尊重列寧先生,所以並不在乎這個說法。但是,共產國際對於各國工人黨的態度,何主席很不以為然。而且認為蘇聯最近對各國共產主義政黨的建設有比較負面的作用。”

  李大釗聽到這裡,稍一思考,也就明白了。共產國際大會通過《加入共產國際的21個條件》,堵塞了當時各國工人政黨中的右翼和中派參加共產國際的道路。

  尤其是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各國黨都應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來建黨,提出使各國黨真正布爾什維克化以及進一步發展和整頓統一戰線的號召。

  這樣的態度絕不可能讓何銳接受,中國國內各個政治力量也不能接受。此時李大釗完全確定了何銳的思路,如果何銳真的想與外國進行學術交流,他很明顯是願意與左翼,以及各國工人黨的左中右三方力量進行合作。並不會刻意排除誰。

  想明白了這些,李大釗笑道:“那我就等著拜讀何主席高論。"

  青年見李大釗已經明白了何銳的思路,笑道:“先生已經看到了何主席對此次中英戰爭的戰略。我對此戰略相當佩服。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必須迎頭向前,與英國正面相撞的必須。"

  李大釗有些不解,“為何?何主席不是認為英國考慮與我們建交的原因是經濟問題麼?”

  "對於英國的邏輯來說,他們為了維持在印度的經濟盈餘,不得不考慮與我們進行合作。但是英國人的邏輯,放在中國就不能通用。對我們中國來說,戰爭並沒有結束。

  世界各國並沒有承認民國政府,就意味著他們並不承認我們擁有完整的主權。如果我們為了讓這些國家承認民國政府而妥協,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承認租界、外國駐軍、繳納賠款。因為一旦承認,我們的國家安全就受到了全面威脅。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關乎生死的大事。”

  李大釗遲疑了片刻,突然恍然大悟。這下,李大釗激動的站起身,一拳錘在了桌上,激動的自語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包括:(1)中國對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5)外國認為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的通商事項,清政府概允商議;(6)懲辦“首禍諸臣”;(7)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對德、日道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