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16章 東亞同盟(六)

  溥儀當然知道陳寶琛說的沒錯,但是真的承認了這件事,那麼就等於溥儀承認復國完全無望。溥儀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承認這種事情。

  陳寶琛見溥儀如此,不得不問道:“皇上,老臣知道皇上學業有成,所以想請教皇上幾件國際上的事。”

  溥儀這才答道:“還請老師發問。”

  首發&:塔>-讀小說

  “當下的日本可否會與中國為敵?”

  溥儀心中苦笑,若是日本肯與中國為敵,溥儀就不考慮回國了。他答道:“不會。”

  “那麼法國、蘇聯可否肯與中國為敵?”

  溥儀非常無奈,搖搖頭,答道:“不會。”

  “英國與美國便是要與中國為敵,他們可否能打贏?”陳寶琛追問。

  溥儀在日本陸軍大學上學的時候,學校裡教授戰略學的時候,就進行過這樣的戰略推演。美國想進攻中國,只能靠海軍。美國海軍雖然有5.5的比例,但是日本海軍也有3.75的比例。所以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完全沒有能力擊破日本海軍,佔領日本。自然無力對中國發動進攻。

  如果是英國想進攻中國,就必須先殲滅中國在上緬甸與阿薩姆的軍事力量。這需要英國現在英屬印度投放200萬陸軍。光是徵兵、運兵的錢,英國政府現在的財政只怕就撐不住了。但是英國必須這麼做,因為失去了印度的英國,與被閹割的太監沒什麼分別。

  對中國來說,最糟糕的局面不過是英美聯手對中國發動進攻。但是想英美想對中國開戰,就需要得到法國的支持,至少讓法國中立。法國的宿敵是德國,英美想說服法國,就得接受法國肢解德國的計劃。

  一旦德國被肢解,成為一堆小國。法國很自然就會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幾百年來的戰略,都是打擊試圖統治歐洲大陸的霸權國家。英國寧肯丟掉印度,也不能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霸權。而美國雖然與歐洲大陸隔著一個大西洋,也不會樂見歐洲大陸出現一個統一的勢力。

  如果英美賭一把,認為法國不會插手與中國的戰爭。只要英國的陸海軍主力離開歐洲,英國就要冒一個巨大的風險,丟掉印度的同時,還被法國控制了歐洲大陸。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日本陸軍大學戰略推演的結果,中國現在的戰略局面十分優越,周圍各國要麼與中國有安全互信,要麼已經走在戰略合作的道路上。存在戰爭風險的國家,又因為對華開戰的戰略風險太大,所以不可能對華開戰。

  這樣優越的戰略局面並非天上掉餡餅,而是何銳以敏銳的判斷,以及對時機的精準把握,在法郎地位處於低谷,法國金融疲軟無力之時,果斷與法國建立起了經濟合作關係。通過合作,法郎重回能與英鎊、美元一較短長的位置,法國基於本身根本利益的需求,只能堅定支持中法準同盟關係。

  日本陸軍大學戰略課教官極力稱讚中法合作,認為這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經典案例。中國作為歐洲的域外國家,通過完全和平的手段達成了戰爭都未必能達成的戰略構建。中法聯盟構建了法國在歐洲的經濟強勢,促進了中法在世界範圍內的合作,還在不動刀兵的情況下排除了域外勢力對東亞的介入。這無疑是戰略構建上的扛鼎之作。

  溥儀知道何銳這個戰略絕不是針對他,但是何銳為了中國而推動的中法準盟友戰略,的確給溥儀的復國戰略製造了無法逾越的困難。如果英美無法構建出擊敗何銳的戰略,那麼英美為什麼要支持溥儀復國?

  陳寶琛並不知道溥儀已經擁有了理解戰略的能力,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會感動到拍案而起吧。但是陳寶琛歷經世事的雙眼也看出了溥儀的確對藉助外國勢力復國失去了信心。這讓陳寶琛安心了不少。彡彡訁凊

  滿清雖然並不情願,至少選擇主動放棄皇權。如果滿清遺老遺少們一旦成為了叛國者,社會中敵視清朝的暗流頃刻就會爆發出來,滿清所殘留的一切必然遭到徹底清算。作為滿清的忠臣,陳寶琛不希望滿清的結局是這樣。

  溥儀此時並沒有注意到老師的反應。即便只是覆盤戰略思考,就讓他感覺精疲力竭,心情也變得格外沉重。戰略判斷在中國被稱為“廟算”,一旦失敗,很可能導致太廟被毀的結果。

  溥儀的嘴唇蠕動了一下,他還有一個想法,卻不敢說出來。明明知道這個想法其實不靠譜,但是在絕望之中,這個想法卻如同救命稻草一樣變得愈發醒目,以至於溥儀怎麼都沒辦法把這個想法從腦海中驅逐出去。隨著與這個念頭抗爭,這個念頭反倒膨脹起來,躍躍欲試的想脫口而出。為了憋住這個念頭不出口,溥儀費了好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