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81章 明確的未來(八)

  會場佈局是四個同心圓,留下了270度的部分。李潤石位於核心圓桌邊。本來英國發言後就輪到中國,很快,李潤石就用他有力的聲音說道:“我反對英國代表方才的理由。如果歷史回到1919年,的確應該以不過分的方式對待德國。而現在已經不是1919年,而是1936年。在這17年當中,德國出現了很多屆理性溫和的政府,那時候才是與德國進行理性討論的時機。當過分的政策導致德國納粹黨這個歐美種族主義政黨最激進的政黨上臺後,各國所需要的是警惕這種激進種族主義政黨,而不是去妥協,去放鬆對他們的限制。

  在中國政府看來,英國的政策不僅不會讓納粹這種激進種族主義政黨有所收斂,反倒會讓納粹黨與德國人民認為,只有瘋狂才能換取德國的利益。我對於英國政府的看法是,英國政府已經錯了第一次,而且正在錯第二次!所以,我建議英國政府能夠反思,並且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我的話說完了。”

  李潤石剛發言完畢,法國代表們紛紛鼓掌。而英國代表們一臉的不快,瞪了李潤石一眼,卻沒說什麼。

  在這樣的氣氛中,輪到了中國代表闡述本國對於份額的看法。李潤石此時已經調整好了情緒,坦率的說道:“1933年6月,美國卡爾·文森提出的《國家工業復興法案》中規定,美國額外建造2艘航母,4艘輕型巡洋艦,20艘驅逐艦,4艘潛艇。

  1934年,美國正常海軍建造計劃,完成了1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14艘驅逐艦,6艘潛艇。

  1935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提出的《緊急救濟法案》規定,美國額外開始建造1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14艘驅逐艦,6艘潛艇。

  1936年,美國正常海軍建造計劃,美國完成了12艘驅逐艦。

  中國在1933年到1936年,一共建造了2艘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4艘潛艇。現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狀態,為了保證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平衡,中國計劃建造30萬噸的海軍艦艇,以確保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平衡,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30萬噸海軍噸位看似很多,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光是法國計劃裡完成的12艘戰列艦,30萬噸位就打不住。而且中國從1924到1936年,始終沒有建造什麼大海軍。雖然其他國家都知道,日本的海軍上有一半都是中國海軍官兵,而且日本海軍這些年的演練頻率冠絕全球,以至於現在日本海軍的艦艇都快被開報廢了。但中國海軍沒有自己的艦隊,那就是沒有。從幾乎可以視為不存在,到擁有30萬噸艦艇,中國海軍依舊沒什麼威脅。

  李潤石的發言結束後,各國都沒啥反響。輪到日本發言,日本只是表示,“我們的船要換一遍。”這話也沒有引發任何反響,換就換吧,那些破船不換的話,大概也撐不了多久了。

  在意大利代表發言的時候,大家更不在意了。而且意大利代表的發言中充滿了既要又要的姿態,好像想通過發言得到些回應。但是其他國家統統不在意,現在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唯一的獨立國家,也是歐洲國家公認的緩衝區。埃塞俄比亞靠著紅海,接近紅海兩個出入口,距離蘇伊士運河非常近,英國態度堅定的反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而國聯已經通過了決議,對意大利實施制裁。現在給意大利任何藉口,都只會讓意大利人蹬鼻子上臉。

  當意大利以法國造艦,威脅到意大利的安全為理由。法國代表帶著一臉的嘲諷,看著意大利代表的表演。

  批判完法國之後,意大利代表又開始抨擊起中國。認為中國放棄四艘戰列艦的所有權,是在和法國唱雙簧。

  李潤石看戲一樣看著意大利代表的表演,也是一言不發。甚至還點了根菸,輕鬆的看戲。大家都是文明人,意大利代表根據會議授予的發言權表達意大利的態度,他當然有發言權。好在意大利也自詡文明人,並沒有發表毫無意義的長篇大論,把國際海軍會議當鬧劇。

  等意大利代表結束髮言後,美國代表提了一個問題,“請問中國為什麼放棄四艘航母的所有權。”

  法國政壇換政府如走馬燈,所以法國代表神色中稍顯緊張。李潤石從容答道:“在簽署造船協議的時候,納粹黨還沒有上臺。現在局面已經變化,中國政府是根據具體變化以及法國的請求判斷,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放棄了四艘戰列艦的所有權。”

  美國代表心中有些失望。李潤石的回答無懈可擊,以至於這個問題沒能達成美國代表期待的目的。中國政府反納粹的立場十分堅定,納粹黨一上臺,中國政府就主動降低了與納粹德國的外交關係。

  李潤石以完全符合中國政府立場的解釋,加上眾所周知的德法矛盾,非常合理的解釋了中國與法國之間的戰列艦所有權轉交問題。如果不這麼回答,那就成了外交事故。

  歐洲大戰就是因為各種密約滿天飛而引發的,歐美事後痛定思痛,雖然沒有公開達成條約,但各國都認為,如果有兩國達成密約,就意味著對其他國家的敵意。其他國家就會根據這種敵意來做出對等反應。沒人待見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代表方才的指責可不是毫無殺傷力。如果是中法在簽署4艘戰列艦建造合同的時候就達成了密約,肯定能把中法置於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