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09章 世界博弈(三)

  拿破崙說過,如何打勝仗,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在拿破崙墓前,希特勒就想起了此事。法國從1928年開始,通過與中國的合作,不僅避開了經濟危機,經濟發展更是冠絕歐洲。以至於希特勒下決心打法國的時候,真的抱著必死的決心。如果不是法德之間的仇恨太深,只怕德國人民也沒有勇氣主動進攻法國。

  與富裕的法國相比,納粹德國到現在為止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希特勒拉動德國經濟的手段是建軍工,搞擴軍,興修基礎設施。這都是長期投入,短期內需要巨量的資金。德國沒有錢,只能搞債務經濟。既然擊敗了法國,希特勒希望能夠好好的通過從法國身上榨取的財富來彌補德國的虧空。33qxs.m

  經濟部的負責人們立刻帶著大量報表前來見了希特勒,看了頭一段數據,希特勒一陣驚喜,但後面的數據讓希特勒的心情卻逐漸從訝異變成了愕然。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法國投降後,德國在法國北部與法國大西洋地區設置了佔領區,約為法國60%的國土。維希法國的地盤約為法國整個面積的40%,位於南部地中海地區。

  法國的工業集中在德國佔領區,德國經濟部下令,將該地區大量的機械設備與各種礦石物資運回德國國內。已經統計到的法國各種機械中,有40多萬臺法國產機床與20萬臺法國從中國購買的中國機床。德國現在擁有210萬臺機床,從法國“徵收”的近70萬臺的機床佔了德國機床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這批機床的精度相當高,對德國的工業生產來說非常重要。

  除了這些設備之外,德國從法國繳獲了幾百萬噸各種燃油,總數超過千萬噸的各種礦石,極大彌補了德國國內的需求。加上從法國獲得的大量礦山,德國的收穫極大。

  所謂得隴望蜀,德國獲得了巨大的戰爭資源後,希特勒期待能夠解決德國的財政問題。德國現在面對的財政問題很簡單,德國政府發行了太多太多的債券,現在面對債券面贖回的壓力。

  如果可以從法國一次性掠奪大量的生活用品投放到德國市場,同時用德國馬克贖回債券,拿到了德國馬克的德國人民就會用手裡的錢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德國政府就可以在低通脹的情況下償還掉債務。

  就希特勒得到的消息,法國市場上商品充足,品質好,價格低。他覺得即便不能一次性掠奪到這麼多的商品,也許兩三年內靠著法國大規模生產能力,也能讓德國得到這麼多商品。

  然而,報告上顯示,德國的確搞到了大量的輕工業品,但是這些輕工業品中有近半是法國從中國進口的。沒有了從中國進口的輕工業品,法國國內的產能竟然不能完全滿足法國本國的需求,更別說提供給德國。希特勒知道經濟部的負責人不會在這些大事上欺騙,所以希特勒搞不明白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樣。

  經過一陣交談,德國經濟部門表示,還需要再調查,希特勒就給了他們一個月時間,要他們給出詳細的結論。

  德國經濟部門負責人們離開了總理府後,立刻派了兩名代表去見了沙赫特。沙赫特家是很普通的德國知識階層的房子,大門緊閉,看不到有人進出。若是按照中國的古話來形容,頗有些“窮則獨善其身”的味道。

  兩位代表敲門,向開門的僕人遞上名片。很快,僕人回來,帶著兩位代表到了沙赫特的書房。這是一間德國學者風格的書房,數架很多,上面擺滿了書籍。在置物架上放著沙赫特獲得各種榮譽時候的照片。有歷屆德國總統與總理與沙赫特的合影,有希特勒與沙赫特的合影,有沙赫特與世界各國領導人的合影,以及沙赫特與世界經濟學界各種大佬以及商會與財團領導人的合影。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塔讀@
  沙赫特自己坐在一張梨花木書桌旁,平靜的接待了兩位德國經濟代表。兩位代表一時很無語,沙赫特是希特勒1933年上臺後聘請的經濟部門掌舵人,也創造了德國當時的經濟奇蹟,5年內讓德國經濟增加了一倍。

  到了1939年,沙赫特因為反對希特勒的“激進政策”,被希特勒趕出了德國經濟決策層。現在,沙赫特已經被認為是“反戰主義者”。當下的德國,被認為是反戰主義者的人,基本都被抓走關集中營了。沙赫特還能安然在家賦閒,並沒有人去找他麻煩,也能看得出希特勒也不是一個不念舊情的人。

  見兩位並沒有說話,沙赫特嘆息一聲,“感謝兩位還能來我這裡。如果兩位沒有別的事情,就請兩位回去吧。”

  這下,兩位德國經濟部代表連忙拿出了一些統計數據摘抄遞給沙赫特。等沙赫特看完後,兩位代表詢問起沙赫特對於法國經濟結構的看法。

  沙赫特對兩位代表問道:“經濟部對此怎麼看?”

  兩位經濟部代表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沙赫特知道這幫傢伙們大概有比較正確的看法,但是不敢相信這樣的看法。沙赫特之所以反對納粹的戰爭策略,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認真研究了中法經濟結構,認為德國靠戰爭可以緩解問題,但是沒辦法解決問題。他與希特勒的理念衝突就集中在這點上。沙赫特看到自己的預言已經證明,心中頗為感慨。

  “沙赫特先生,您如何解釋這樣的局面?”兩位經濟代表試探著問道。

  沙赫特當即解釋起來。中法經濟合作在不懂經濟的人看來,是強大的法國為了拉攏盟友,對抗英國,選擇了與中國合作。而中國法經濟合作的核心是,中國通過支持法郎的國際地位,換取了法國的產業與技術轉移。

  技術轉移很容易理解,法國是工業強國,在技術領域方面有巨大的領先優勢。但產業轉移就不是那麼容易能理解的,簡單來說,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這種現象叫做產業轉移。法國通過產業轉移,將法國產品的生產能力轉移到了中國,使得中國擁有了與法國同樣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