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86章 中場會談(十四)

  現在南雲忠一能做的就是幫助山口多聞拖下去,拖到戰局發生巨大變化的那一刻。

  剛走了一撥將校,又有一撥將校求見。南雲面色陰沉的盯著進來的這撥,讓將校立刻謹慎了許多。南雲聽著能把耳朵磨出繭子的話,故作深沉的站起身,對面的將校立刻停下了發言。

  南雲神色陰沉示意他們可以繼續講下去,自己則揹著手走到窗邊。這一撥將校看著南雲威嚴的背影,心中猜測著自己的話有多大程度上打動了南雲。而南雲此時對他們的話根本是充耳不聞,站起身來是因為他坐久了,不太舒服。為了讓自己更輕鬆些,南雲甚至在心裡做起了簡單的算術題。

  按照現在的戰報,美軍每天被擊落400架戰鬥機,按照這個數字算,美軍全部10萬飛行員都耗乾的話,大概需要250天。也就是說,最多再打8個月,中途島戰役無論如何都會有結果了。

  當然,這種計算完全是極端情況。加上在所羅門群島的消耗,美國以當下的消耗速度,最多再打4個月,就非得考慮太平洋戰爭是否要繼續打下去……

  運用小學算數對戰爭進行判斷看似兒戲,實際上戰略判斷本身並不需要多複雜的數學公式。越是複雜的公式,越是針對戰術層面。

  美國總統羅斯福此時只是運用小學算數就算明白了他遇到的問題有多大。美國在戰前的確徵召培訓了10萬戰鬥機飛行員,到現在為止已經損失了超過1萬。而且這1萬飛行員屬於對技術要求更高的能在海上作戰的飛行員。由於太平洋戰區的特性,這些飛行員一旦沒能飛回來,基本就算是損失掉了。這個數字真實性非常高。

  按照提交給羅斯福總統的報表數據來看,美國能夠繼續消耗的飛行員數量不足3萬。以當下的消耗速度,美國在全力對抗的情況下還能再打4個月。4個月能夠補充的飛行員大概能有6000到8000名之多。能再支撐一個月。

  這就是戰爭,美國人不缺飛機,也不缺乏人口,但是缺乏立刻能用上的飛行員。

  羅斯福可以讓美軍暫停戰鬥,全力準備,半年後美國就可能擁有10萬海軍飛行員。但是停止戰鬥的半年內,太平洋內所有島嶼都將被中國佔領。美軍得付出巨大代價,一個一個的奪取這些島嶼。

  面對這樣的局面,羅斯福並沒有氣急敗壞,甚至沒有憤怒。他看完了報表,開始嚴肅的考慮著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如何讓美軍儘可能長時間的戰鬥下去,為美國爭取更多時間。如果美軍能夠戰鬥1年,美國就能從不利的局面下緩過來。

  至於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羅斯福腦海裡劃過好幾種做法。換將,提拔出色將領,以及讓中國在其他作戰方向上承受巨大壓力。

  羅斯福想了一陣,也沒想出自己對哪一種做法有把握。當下羅斯福最有把握的事情,就是讓現在的美軍體系繼續發揮作用。

  結束了第一個問題的思考,羅斯福開始考慮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用政治方式解決戰爭。

  美國這次有不少專家前往新加坡參與大審判,這是一個很好的外交環境。但中國官方現階段並沒有與各國專家接觸,一部分美國專家的確嘗試與中國專家溝通,也的確談了不少東西。但是中國專家都表示,他們與中國決策層之間沒有聯繫渠道。

  羅斯福雖然覺得何銳政府想充分利用這次針對殖民主義的大審判,但是羅斯福不得不懷疑何銳的利用方向是讓美國誤以為中國會與美國進行談判。

  作為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的總統,羅斯福很清楚帝國主義的那一套。何銳領導的中國政府,肯定要將自己現在的所有優勢發揮到極限,最大程度榨取利益。這就是帝國主義的本質。在羅斯福看來,何銳過去近30年中,充滿了帝國主義精英範兒。每一個政策,都將國際政治玩的明明白白的。

  包括這一次,何銳竟然把“推翻四座大山”當作發動這次戰爭的理由。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反種族主義,反官僚資本主義,的確符合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民眾的需求。但是一旦何銳真的能夠實現他的設想,中國就將作為下一個世界霸主,從全球攫取數不盡的利益。

  大英帝國尚且能當一個世紀的世界霸主,以中國的體量與工業水平,一旦坐上世界霸主的寶座,最少能坐穩一個世紀。美國在英國主導世界的那個世紀中,遭受到了各種壓迫打擊。在中國統治的下一個世紀,美國明顯沒有機會。

  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國務卿赫爾與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一起來見羅斯福。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一份文件遞交給羅斯福,羅斯福翻看看了看,是關於美國徹底控制加拿大的計劃。

  美國一直有將加拿大變成美國附庸的計劃,而且在1814年幹過一次。結果那次執行的結果是被英國軍隊與加拿大民兵一頓暴打後反攻華盛頓,美國總統麥迪遜倉皇出逃。英國軍隊與加拿大民兵一把火燒了當時的總統官邸。之後英軍撤退,美國政府回到華盛頓,為了儘快消除燒的焦黑的總統官邸,就把美國官邸先塗了白灰。

  這種緊急處理措施卻誤打誤撞,讓總統官邸看著很好看。從此之後,美國總統官邸就採取了白色塗料。便有了“白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