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50章 援助蘇聯(七)

  曼施坦因看著賴歇瑙冷峻的神色,強烈的恐懼感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以至於在9月的當下,曼施坦因打了一個大大的冷顫。

  賴歇瑙看到了曼施坦因的脖頸上雞皮疙瘩冒氣,心中不僅沒有嘲笑的感覺,反倒是感覺有點同情。因為賴歇瑙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在南部四國“訪問”的時候,賴歇瑙看到南部四國在中國的推動下,兩年就擁有了大量現代化的基礎建設。中國通過與南部四國的貿易,輕鬆的將南部四國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內。

  南部四國的工業雖然遠不如西班牙,但是地處亞熱帶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四國建立起適應其本國條件的經濟制度後,發展的非常快。以歐洲作比較的話,大概是西班牙在兩年內居然就接近了意大利的感覺。

  這種變化意味著中國恢復了世界軸心的能力,中國不需要歐洲的支持,只要按照自己的步驟行事就可以實現中國的目標。

  身為歐洲人,放棄歐洲中心論無疑是痛苦的。但是賴歇瑙覺得比這種痛苦更不能忍受的是,因為自己的愚蠢而導致自己的毀滅。

  看著曼施坦因發白的臉色,賴歇瑙說道:“當下德國要最優先考慮的不是歐洲霸權,在歐洲不再是世界中心的當下,即便獲得了歐洲霸權,也會很快失去。

  當下德國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新的全球格局中爭取到德國的位置。切斷中蘇之間的交通線,不是為了擊敗蘇聯,而是為德國爭取到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如何有效的逼迫蘇聯放棄與中國的合作,進而構建出一個有利於德國領導歐洲對抗外部影響的體系。

  中國不會使用歐洲的殖民模式,畢竟連歐洲自己都不願意這麼做。在中國離開歐洲之後,一定會選擇合作對象。參謀長,現階段法國無疑是中國最好的合作對象。但是整個歐洲,難道只有法國才能與中國合作麼?這個合作對象為什麼不能是德國?”

  曼施坦因也是有戰略眼光的人,此時雖然內心很亂,卻也直覺的認為賴歇瑙是站在很高的戰略層次上發表看法。所有曼施坦因有些艱難的開口說道:“司令官,請容許與暫時告退。”

  賴歇瑙不認為曼施坦因能夠立刻全面吸收這些知識與觀點,便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請求。等曼施坦因離開後,賴歇瑙又獨自坐了片刻。因為他回想起自己與希特勒進行相當緊張討論的時候,希特勒那種彷彿受到傷害一樣的神色。

  但希特勒畢竟是希特勒,最終希特勒還是接受了賴歇瑙的一部分看法。雖然理論上的確存在中國在蘇聯的亞洲部分武裝500萬蘇聯軍隊的可能性,但是這種事情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

  而且希特勒在戰略上的一些反應,也讓賴歇瑙對希特勒有了一些期待。雖然希特勒自己也是個歐洲中心論者,但是希特勒的確有能力在極其不情願的情緒下維持對非歐洲中心論的思考。

  在這樣的思考下,希特勒認為,蘇聯作為大國,絕不肯屈居於其他大國之下。所以德國如果放棄了吞併蘇聯領土的打算,而是逼迫蘇聯承認無法戰勝德國,就有可能通過重創蘇聯,從而逼迫蘇聯保持中立的可能。

  如果能完成這樣的戰略局面,同盟國就可以形成德國與美國兩個戰略軸心,構成北大西洋的堡壘,與中國對抗。

  德國的目的可不是與中國遠征軍拼個兩敗俱傷,而是以歐洲軸心的身份與中國締結有利的停戰協定。自此之後,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成為歐洲的未來核心。如果這個戰略可以達成,第三帝國千年帝國的夢想就真的有可能實現。

  所以,賴歇瑙與希特勒之間達成了短暫的共識。那就是必須摧毀西伯利亞大鐵路,為德國後續贏得充分的時間。希特勒這才同意將噴氣式戰鬥機調撥給德軍南方集團軍群。

  很快,隨著噴氣式戰鬥機的投入,沒有得到新式戰鬥機補充的蘇聯南部方面軍就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本就岌岌可危的制空權徹底喪失,雖然上百萬的蘇聯軍隊完全能夠頂著轟炸繼續作戰,但是損失開始明顯增加。

  這樣的變化雖然沒有讓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感到意外,但是南部方面軍的電報雪片般飛來,不少電報的措辭極為不客氣。而且還有不少電報直接打給了克里姆林宮,南部方面軍直接向斯大林投訴空軍厚此薄彼造成的危害。

  蘇聯紅軍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大將倒是能忍得住,因為忍不住也不行。蘇聯方面已經緊急向中國空軍提出了願意接收中國現役裝備的請求,中國方面也答應下來。

  但是中國西部距離太平洋戰區最遠的地區有兩萬公里,而且那邊的戰鬥機經過針對太平洋地區作戰的改裝,必須重新改裝回適應蘇聯地區作戰的設計。這就需要時間。

  另外,蘇聯空軍也沒有完全適應中國戰鬥機,即便大量的戰鬥機運回到蘇聯,也得蘇聯空軍方面進行一定時間的適應飛行。

  所以諾維科夫大將只能暫時將注意力放到對現有戰鬥機的使用之上。在會議上,諾維科夫大將詢問起中蘇共同對蘇聯現有戰鬥機的升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