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作品

第129章 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

  而且,狹窄動脈裡邊的斑塊隨時可能脫落!

  病人術後本來就需要長期臥床,如果放著頸動脈狹窄不管,他發生腦血栓的幾率很大——再拖個把月擇期手術,堵太長時間了,他下半輩子估計就只能讓人照顧著了。”

  這個後果比死亡更可怕。

  病人四十多歲,正是家庭的支柱。

  殘忍一點說,死了也就死了,起碼這個家庭還能用最低標準延續下去。

  但,他如果活了下來,卻只能癱瘓在床,那才是最絕望的後果!

  死不能死,家庭還得為此耗費數不盡的金錢,永遠看不到康復的希望……對於病人自己、家庭,都是一個噩耗。

  “跟家屬談話,確認要不要手術。”王平下了命令。

  手術室沒有人制止,心情都很沉重,想起了一些往事……

  臨海一院這邊,其實就發生過類似的悲劇。

  十幾年前,那時候王平還是個主治,他跟著自己的老師搶救一個心臟驟停的病人。

  按壓了個十多分鐘,對方還是沒能過來。

  心臟驟停,有個黃金四分鐘的說法。

  四分鐘內搶救成功率比較高,超過十分鐘,基本就判了死刑。

  新聞上有很多按了半小時、甚至是兩個小時又回來的,屬於極少見的個例。

  事實上,臨床並不提倡這麼做。

  甚至,各種醫學指南中,都建議十分鐘就可以宣佈心臟死亡了。

  因為再往下拖著沒有意義。

  徒勞浪費大量醫療資源,而搶救的幾率卻微乎其微,很不合算!

  但,大夏是一個忌諱死亡的國家,臨床醫生也往往會把按壓時間延長到半小時左右。

  於是,王平和老師又搶救了十幾分鍾。

  這時,王平的老師打算放棄了,就問了下病人的情況。

  病人有三個小孩,家裡很窮,大冬天的,一家人身上湊不齊一件棉衣。

  聽到這裡,王平的老師停了下來,帶著王平去跟家屬宣佈死亡。

  當時王平並不理解。

  他只記得,家屬聽到沒救了後,只是嘆了口氣,悲傷是有的,但也僅此而已。

  結果,王平準備帶著家屬進行死亡善後工作時,搶救室那邊突然傳來消息,說病人救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