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作品

第182章 小腸修復,高難度手術

  所謂異位胰腺,又稱為迷走胰腺。

  這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性的胰腺組織。

  這是一種先天畸形,病因至今未查明,患病率僅有0.2%左右。

  而這位病人,在胃和十二指腸之間。

  “這樣來看,造成梗阻,其實是異位胰腺的原因!”

  異位胰腺容易誘發腸套疊、腸梗阻,臨床上很多患有該病的病人都是因腸套疊伴不全梗阻入院。

  幸好許秋提前發現。

  否則,做完了小腸的手術,結果發現病人身上還有梗阻!

  誰能想到,病人的體內竟然還藏了一個異位胰腺!

  ……

  “繼續。”

  這個意外發現並沒有影響許秋的手術進程。

  無非是加多一個切除術罷了。

  他重新看向病人的腹內。

  腸管粘膜損傷很嚴重,一片片的撕裂開,跟薄脆千層似的。

  肌層也外露了出來。

  唯一的好消息是,粘膜沒破損,沒有疝出。

  “3-0不吸收線。”

  許秋一針又一針落下,按漿膜邊緣橫軸做間斷縫合,使粘膜還納了回去。

  “許醫生,為什麼不縱軸縫合?”助手不解。

  許秋頭也沒抬:“縱軸縫合會導致腸管內徑縮小,發生狹窄。”

  這是再高明的醫生都避免不了的問題。

  臨床上,很多醫生可能會選擇縱軸縫合。

  因為簡單。

  橫軸縫合需要隨時根據小腸的走形進行縫線調整,還要不斷改變縫合力度,控制整個張力,一旦失敗,就得重頭來過。

  因此,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醫生會選擇更保險的縱軸縫合。

  畢竟發生點狹窄不會影響什麼,但縫不上,那就是天大的手術事故了。

  ……

  “手術刀。”

  完成漿膜損傷修復後,許秋開始清除腸壁的血腫。

  這一步需要切開漿膜。

  清理全層的同時,還要檢查有無穿孔。

  橫軸切開、原位縫合。

  血腫大的,則直接找到供應血管,進行結紮,之後再行腸管切除吻合。

  “穿孔一共13處。”助手一個個地數完,臉上的表情無比震撼。

  太多了!

  這麼多的穿孔,真的要修復嗎?

  還有修復的必要嗎?

  手術檯上,聽到這個數字的許秋臉色依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淡淡地道:“繼續。”

  他開始依次修復。

  破口小於腸管一半、邊緣整齊的,這種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