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作品

第287章 心外科泰斗!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夜!

  這時候,整個臨海一院都被驚動了。

  食腦變形蟲感染……

  沒有特效藥,病程發展極快,因而死亡率非常高。

  白雲省醫療檔案有記載以來,沒出現過一個感染病人。

  大夏境內都極少。

  西北有過一位。

  東南有兩位。

  南部,也出現過一個。

  基本上都是在當地的三甲醫院,甚至是社區醫院發現的。

  這種病幾乎不可能出現在協和等頂級醫院。

  因為食腦變形蟲感染初期沒有任何症狀。

  而一旦發病,感染者意識到自己需要去醫院時,距離自己的死亡,也只有幾天的時間了。

  根本等不到轉院,病人就會死在初次就診的地方。

  譬如羅笛。

  前一個晚上開始高燒。

  第二天來臨海一院看門診,當場失明,當天就緊急安排手術。

  這其實才是他“臨海一院忠實粉絲”的獎勵。

  但凡他去的不是臨海一院。

  看的不是許秋。

  羅笛都大概率會死在那一個晚上。

  ……

  之後的幾天,羅笛漸漸恢復。

  臨海一院這邊,已經準備好新一輪的重磅新聞了。

  標題、引文等都擬定好了。

  《食腦變形蟲!全世界僅一百餘感染者,大夏所有病人均死亡,臨海一院成功救下一位,創下國內首例、全球第五例!》

  不過,還得等羅笛徹底穩定下來,一週後第二次複查,確認病灶再次減小時才能發稿。

  這段時間裡,許秋也恢復了急診科的門診、手術工作。

  同時,臨海研究所這邊,在許秋迴歸後,各項事務也迅速提上了日程。

  楊晨曦這邊,走了特殊通道,直接向國家提交了人工血管設備外調申請,兩週內就能運過來。

  也就阜外、楊晨曦有這個待遇了。

  換成其他人,以相關機構的辦事效率,回覆就要等一個月,調運許可也還要拖一兩個月。

  楊晨曦那邊等不及了。

  先前說好“帶設備進組”,但他按捺不住心情,直接丟下了設備,先坐飛機落地臨海。

  許秋都有些沒想到:“那些設備……”

  楊晨曦一擺手:“放心,我讓馬老在盯著。”

  “馬老?”

  旁邊的任超所長愣了一下。

  是阜外的心血管老主任馬勤?

  這可是心外介入領域的殿堂級人物,國內最先提出要搞自己的人工血管的,就是馬勤。

  從莫種意義來說,任超、楊晨曦這些如今在國內研製人工血管的,都得叫馬勤一聲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