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作品

第966章 許秋缺席,沒有懸念的名刀大賽!

  固定也就意味著穩定。

  作為全國級的賽事,名刀大賽容不得半點馬虎,自然是以穩為主。

  今年的項目同樣如此,就是一個單純的縫合比賽。

  但,穩是一方面,決賽的含金量卻絕對不低。

  敢對每一針縫合都提出拉力範圍要求的,恐怕也就名刀大賽了……

  這要是放到臨床上,別說醫生同行,就是患者都可能覺得這個醫生有病。

  “難度非常高。”一名考官評價道。

  他是西北的名醫,曾經在啤酒國慕尼黑心臟中心進修,擅長心臟瓣膜的微創修復,技術極強。

  聽到這個評價,周圍人的臉色都不禁凝重了幾分。

  心臟瓣膜的微創修復,最講究的就是縫合技術。

  因而,這位考官可以說是以縫合技著稱。

  然而即便是他都覺得不簡單,可想而知這個項目對這些小年輕而言有多難。

  “難……上一屆也難,結果冒出了個全滿分的怪胎。”有人忍不住說道。

  這話頓時激起了一番討論。

  “你說的是許秋嗎……這種人才可遇不可求。”

  “今年倒是有兩個女娃,都是許秋的學生,不知道她們表現如何。”

  “許秋只有一個,想要復刻他的奇蹟,基本上不可能。”有人理智地搖了搖頭。

  這是實話。

  陳巧與施憐兩人天賦雖然高,但跟開了掛的許秋是兩碼事。

  以這個項目的難度,一百針下來,能完成三四十針,屬於在縫合領域頗有心得。

  五六十針,差不多就是省市內縫合一把手的水平。

  再往上,那就是縫合專精的醫生才能做到了。

  在場的雖然都是青年精英,但也要看考題有多難,以第一個考核的難度,平均能有個四十針就已經是頂天了。

  “協和有許秋的學生?”這是,主考官來了興致,問道。

  協和的副院長點了點頭。

  他雖然不參與評分,但也坐在評委席這邊參與點評,否則比賽過程著實太枯燥。

  “是哪一個?”主考官問道。

  協和副院長指了指遠處明眸皓齒的女子,道:“柳寺旁邊那位,扎著高馬尾,長相出眾的女醫生。”

  長相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