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我徐雷,要把格局打開!

  也有一部分是選錯了專業,並沒有發揮天賦特長,學有所成。

  但千萬級的龐大基數,也足以湧現出不少優秀人才可用。

  徐雷又何必自掏腰包,冒著虧本的風險,專門建一所大學?

  況且這片土地,用來搞房地產項目,還是穩賺不虧。

  穩賺不賠的買賣不做,非要做虧本的生意。

  李達康自然有點搞不懂。

  而徐雷看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不急不緩的說道:

  “老李,我想建的大學,和你想象的見過的,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大學,普遍都重理論、輕實踐,所學的知識往往還很落後。”

  “所以我想建一座緊跟時代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大學。”

  “學生們不僅僅只是上課讀書,還要勤於動手、勇於探索,在校期間就學到了本事、積攢了經驗。”

  李達康有些疑惑的說道:

  “照你這麼說,趕著基建狂潮,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他們在你這兒讀書,就得真動手修路、架橋、建房、挖隧道?”

  徐雷重重點頭。.m

  “沒錯,學軟件工程的,就得真學編程開發軟件,學機械設計製造的,就得真動手加工製造。”

  “而學化工材料的、生物製藥的,就得多在實驗室裡搞研發搞實驗,而不是一天天的只知道讀書硬背,應付考試。”

  李達康唇角微抽。

  “現在的大學,也不是不想讓學生們多動手實踐,而是安全問題和成本問題,都不容忽視啊!”

  “你讓學軟件開發、工程設計的,多實踐動手還問題不大,多裝點電腦也就行了,可那些需要工程實踐和項目實驗的呢?”

  “就拿土木工程來說,哪怕你只是讓學生們,多個專業一起協同,共建一小段路、修一小幢房,這也是不小的成本啊!”

  徐雷淡淡一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不真金白銀的猛砸教育,難道你還真指望學生們自學成才啊?”

  “可是……”

  李達康看了一下週圍。

  “可是你這麼做,自己百分之百會賠錢,而且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見得能為你所用,這不可惜了嗎?”

  徐雷不以為意的淡然笑道:

  “沒什麼可惜的,做人哪能什麼都算計利益得失?”

  “搞一所新型大學,既培養了人才,又為高等教育的革新探路。”

  “這樣的公益行為,不僅是我個人的想法,也是眾多富商朋友們的心願。”

  “大家賺了這麼多錢,幾輩子都花不完,也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社會才對。”

  李達康恍然大悟,明白了。

  身家上千億的徐雷,這是要和富豪朋友們,一起搞慈善啊!

  傳統的捐資助學方式,已經屢見不鮮。

  比如給偏遠農村地區捐錢,改擴建校舍、提供免費餐食、文具衣服鞋襪等等。

  包括給大學捐錢捐物,建圖書館、科研樓、體育館之類的,或者直接給貧困學生髮獎助學金。

  這些方式,對教育事業是有不小的幫助。

  而能不能再現有的捐資助學方式基礎上,有所創新?

  能更好的幫助教育事業發展進步,幫助貧困學生改變命運。

  李達康覺得。

  徐雷這個想法,是真的不錯。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泱泱龍國十幾億,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那種不學無術,都能靠背景關係,找到鐵飯碗好工作的人,畢竟是少數。

  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要靠自身的努力,去找一份工作掙錢吃飯、養家餬口。

  越是家境艱難,就越是需要靠讀書改變命運。

  尤其是農村的寒門子弟。

  考上大學就已經很不容易。

  讀四年的大學,就花費更多了。

  有的人甚至是借錢貸款讀大學。

  要是不能學有所成,找到一份好工作。

  還怎麼買房買車、戀愛結婚、生兒育女?

  所以要考慮到現實問題,就不能理想主義。

  不可能讓每個人實現理想,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專業和工作。

  人盡其才,是不可能的。.m

  要從實際出發,要真正的幫助到莘莘學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針對性開設專業、培養人才。

  讓莘莘學子學到時代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自然就很容易找到好工作。

  而不是讓大家,稀裡糊塗的報個專業,糊里糊塗的讀了四年。

  最終大學畢業後,卻陷入迷茫。

  根本不知道,學到了什麼,又能做點什麼。

  最終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從零開始,去做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