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爭 作品

216、午夜探監

  ……

  ……

  刑部的衙門位於皇城外圍,坐落於太安坊和慶年坊交界處的兵馬巷裡。

  說是巷,其實是一條很寬敞的南北向長街,鋪以青石地板,可容納三輛馬車並行。

  刑部衙門處在兵馬巷中央,整體是一座五進院落,由三十餘間硬山頂的屋殿組成,磚瓦皆用青黑,唯有大門刷了一層朱褐色重漆,顯得頗為莊嚴,更顯厚重。

  午夜子時。

  今天已屬於臘月廿四,小年後的第一天。

  和往常一樣,冬日的夜晚天空漆黑到發灰,既不通透也不朦朧,勉強施捨給人間些許慘淡的月光。

  小年的喜慶逐漸退去,各家各戶大多關上了門窗,陷入熟睡。

  刑部也緊閉著大門,門前兩盞大紅燈籠散發著微光,兩座威嚴的石獅子與之相伴。

  其間當值的官員們早早就回了家,只剩下幾個輪值的守衛,也是無精打采,裹著厚厚的棉襖,即使冬夜的寒風颳得冷冽,也止不住睏意來襲,一個接一個的哈欠。

  不遠處的屋簷下。

  謝週一身黑衣,揹負鐵劍,望著刑部大門的方向。

  他頭戴幃帽,帽簷一圈有黑布垂落,遮住了他的臉龐,也遮住了他幽深的眼神。

  他是來看望張季舟。

  選這麼一個午夜的時間點來探監,怎麼看都有些不合常理。

  所以更準確的說,他是來劫獄。

  他和烏朋的看法相同:

  張季舟的年紀大了,受不得牢獄之苦,倘若再受到別的刺激,只怕性命不保。

  謝周要把他從牢裡帶出來。

  不管有著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管在整個事件中他們是對是錯,劫獄終究是一件有違法度的事情。

  所以他沒有把這事告訴燕清辭。

  少女自幼在注重法度和規矩的不良人中長大,也不見得會同意他的做法。

  即使同意了,謝周也不會同意燕清辭和他一起過來劫獄。

  而且他和燕清辭在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上,終歸是不一樣的。

  他出生在謝家的伙房,經歷了王謝的滅亡、烏衣巷的苦楚,自幼便多有磨難。

  可他無疑也是幸運的,老僕謝三順和諸葛長安先後救了他的性命,又得到老儒孟如晦的欣賞,教他念書識字,烏衣巷附近的小販商戶也都對他多有疼愛,可以說在八歲之前,他一直都在靠眾人的憐愛生存。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謝周,心底的情理無疑要大於法理。

  直至拜進青山,看到師門長輩們行俠仗義,濟世扶困,劍斬萬千邪修。

  這些都是他眼中的正確。

  然而歸根結底,大夏不曾賦予青山執法權,更不曾賦予青山殺人的權力。

  青山做的很多事,都遊離在大夏的法度之外,姜御和燕白髮的不對付,也在於此。

  謝周承載了姜御的意志,他和師父一樣,或者說大部分青山弟子都是如此——在法度之前,他們會優先考慮對錯和道義。

  而在謝周看來,刑部緝拿張季舟無疑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那麼他就更有了救出張季舟的理由。

  咚——咚!咚!咚!

  遠處傳來打更人的梆鑼聲。

  謝周壓了壓帽簷,翻過刑部圍牆,朝角落裡的監牢走去。

  ……

  ……

  監牢在刑部的最深處。

  這裡的建築很密,走廊、庫房、內室等環環相扣,四通八達,如果沒人帶一定會迷路。

  謝周自然不認識這邊的路。

  但在他的感知中,偌大的刑部,此時只有深處的某個角落中有內力波動,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就是監牢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