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小說 作品

第205章 史書的答案

  “大概從那時候,皇上就看到了官紳做大,掌握話語權的隱患!”

  李至剛心中暗道,“所以從籌劃新政開始,就已經定下鐵腕之策,絕不和官紳妥協!”

  “宋神宗後來對官紳妥協,應該就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應該就是趙宋的朋黨之爭,太多掣肘牽絆,王安石獨木難支!”

  “原因之三,王安石.....把事情想得太好,有些脫離實際了!”

  作為讀書人,尤其是李至剛這個級別的讀書人,他看待那些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事,是不會人云既雲的。

  做官的,能做到參知政事那個級別的,有傻子嗎?能沒能力才幹嗎?

  王安石譭譽參半!

  所謂的毀,是五花八門。

  但讚譽,卻是不約而同。

  他王安石的政敵蘇軾,在王安石下野之後相逢一笑泯恩仇。且對王安石的道德操守,才能文章讚不絕口。

  就連朱熹夫子在指責王安石變化的禍害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安石以文章節行高於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

  李至剛和這些古人一樣都是讀書人,所以也瞭解讀書人。這些讀書人在讚譽王安石的時候,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理解為,其實他們在心裡也贊同王安石變法的某些觀點。

  某些,而不是全部。

  “正如司馬光所言,不能任用善於斂財之人!”

  李至剛心中繼續暗道,“王安石是不善斂財的,但他的變法是要趙宋國庫開源!就好比青苗法,不讓地主官紳給百姓放高利貸,但是卻允許官府借貸給百姓!”

  “呵!”李之剛心中笑道,“地主官紳不是好東西,官員就是了?如此以來,國家賬面上的收入是增加了,官員們灰色收入也更多了,但是....百姓的負擔只怕更重了!”

  “王安石,應該是把事想得太美好了!”

  李至剛心中再次感嘆,“正如他所做讀孟嘗君一文!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稱讚孟嘗君善於籠絡人心,而王安石則說孟嘗君若真是善於籠絡人心,何至於手下都是一群雞鳴狗盜之士?”

  “而且孟嘗君若真有才幹,一個齊國就足以對抗秦國,何至於用養士這種辦法?”

  “在他看來,孟嘗君所謂的籠絡人心,只不過是虛偽的表象罷了!”

  “他說得很好,說得很對!但他恰恰忽略或者是沒看清一件事,現實!”

  任你志向滔天,但現實就是現實....

  現實就是想得好做得差,現實就是人生在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妥協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