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救命,將軍又有麻煩了 作品

第64章福縣作坊(二章合一)


  入夜後的福縣冷清、安靜,雖沒有跟首都太原城一樣實行宵禁,但天寒地凍的,也沒幾個路人會在外走動。

  幽幽月光照在石板路上,街道兩旁的店鋪大多都已關門歇業,鱗次櫛比的居舍也稀少有燃著燈火。

  為了節省昂貴的燈油,基本上平民白丁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個別宅院小康人家會有點夜生活。

  但來到作坊集中的西市時,鄭曲尺發現,這似乎是整個城縣目前唯一一條燈火通明的地方。

  街道上的青石板映著各鋪頭燈籠的反光,將人的影子也拉得很長。

  鄭曲尺跟蔚垚下了馬,他牽著馬在前帶路,她則跟個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跟在他身後。

  她還是第一次進入這對工匠而言如同寶藏一般的場所。

  以前的她,只能通過書本或者文字來想象、假設,古時作坊應該有的模樣。

  它們曾是如何繁盛、熱鬧的渡過一個又一個的時期,最終如何凋敝、直至改變,成為一個時代中的標誌名詞。

  作坊,其實如果拿現代的話來理解,就是古代的工廠,也是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場所。

  她一路上目不暇接,看到了窯坊、織布坊、土窖糧酒坊、鑄鐵的鐵匠鋪,還有一些比較罕見的車輛製造間、制玉作坊等等。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福縣,雖無工匠大師坐鎮,但卻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什麼實用的、平民經營的商品都在製作。

  “前面這一段是民間作坊,有你要去的地方嗎?”

  看她搖頭晃腦,這也“哇啊~”,那也“嘶~”的驚奇模樣,他看得有趣,以為她有興趣想進去探一探。

  民營作坊倒沒人趕急活,但還是有不少還在營業建造,倒是官辦作坊這段時日忙壞了,尤其是鑄器司、官窯,每日都在加班加點生產當中。

  在民與官辦的作坊分界點,蔚垚停下腳步,轉身問她:“前面就是官窯了,你有什麼安排?”

  鄭曲尺抬起頭,前面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刻著幾個大字“巧奪天工”,她看得有些出神,下意識道:“先去鍊鐵的地方吧。”

  “你要去鑄器司?”

  是叫這個名字嗎?

  “嗯。”她頷首。

  蔚垚眸色微深,面上卻笑得無謂隨和:“好啊,走吧。”

  兩人來到了鑄器司,推開門之後,只見裡面有不少鐵匠正在遊梭忙碌中。

  他們都只穿了一條褲子,露出上半身來,那油光瓦亮的肌肉,那汗津津地肱二頭肌,噹噹噹的敲打著通紅的鐵塊。

  她這一溜看過去,長長的通道內,至少有十幾個鐵匠。

  對於他們的到來,這些鐵匠也沒有刻意停下手上的活路,只是在認出蔚垚時,出聲打了聲招呼,然後就繼續埋頭專注於手中敲打。

  室內溫度很高,鄭曲尺剛從寒風颼颼的戶外進來,沒一會兒額頭就沁出細汗。

  蔚垚朝她比了比手:“好了,這就是福縣的鑄器司,你要做什麼,隨意。”

  鄭曲尺說先不急。

  她走到煤爐旁,打量這個冶煉爐。

  目測大概有三米左右高度,爐體旁加裝了一個手動鼓風設備,這個東西鄭曲尺在資料上見過,它在漢書的相關記載中有提過,叫“橐”,是一種由羊皮、牛皮製成皮囊,用來鼓風。

  既然有了這種手動鼓風設備,那麼冶練爐的溫度保守估計能夠達到1000度以上,具體溫度多少她不清楚,但如此一來,那麼她腦海裡有很多設想的東西都可以達到了。

  她觀察了一會火焰燃燒,然後看著鐵匠們是如何進行鍊鐵、鑄鐵,心中有了定準。

  他們採用的是“內加熱”的辦法,把碎的鐵礦石和木炭分層加入爐中並鼓風燃燒來熔化的。

  這法子還是比較原始,現在鄴國的冶煉技術參照宋朝後期……大概吧,她對鍊金這方面只有籠統的瞭解,並不準確就是了。

  鐵匠們一開始以為蔚大人只是帶一個人進來參觀瞭解進度,但他們進來之後,既沒詢問也沒幹擾他們,只是一個環臂靠站在門邊,一個東看看西瞧瞧,跟個看稀奇的孩童似的。

  鄭曲尺又跑到木掛架那邊,將上面鑄成的鐵器成品打量一番後,就去找蔚垚了:“我還想去煅燒窯裡看看。”

  蔚垚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對她也算是有求必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