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1007議事

 張居正帶著一票翰林認真給小皇帝上課,可是把萬曆皇帝朱翊鈞整麻了。

 畢竟小皇帝還是很貪玩的,特別是早些年隆慶皇帝還在時,就比較偏袒朱翊鈞,遲遲不願讓他讀書聽課,就是擔心還在太小受不住,所以一直拖到他十歲才安排出閣。

 沒辦法,皇室對太子的教育,要求是比較高的。

 對朱翊鈞來說,聽其他老師講課,那是真的很難受,也就是魏廣德的課簡單些。

 講一講張居正安排要說的經意,然後就和小皇帝談天說地,講講朝政趣事兒。

 除了宮中給朱翊鈞佈置的寫作外,魏廣德很少另外佈置作業,偶爾還會帶著小皇帝出宮到街上去走走,所謂體察民情。

 對此,魏廣德也是事先和張居正說過的。

 用他的話說,那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可也離不開五穀雜糧,讓小皇帝適當見識下民間的煙火氣也是好的。

 至少讓小皇帝知道,他所學的本事,不是用來處理奏疏裡那些冷漠的文字,而是要護佑這一方百姓。

 百姓在哪裡?

 宮裡自然是見不到的,所以就要走出去,看看大街上來往穿梭的行人,看看城外田間地頭辛勤忙碌的農人。

 “對了,上次戶部撥銀修繕大同邊牆的事兒,不知二位考慮的怎麼樣了?”

 上次,魏廣德看到戶部今年要撥銀五萬兩到大同修繕邊牆,五年累積要撥付二十六萬餘兩白銀後,就先把奏疏壓下來。

 當日和張居正等人說起,大家的意見並不一致。

 在張居正看來,即便已經和俺答汗簽訂大同和議,可不代表就可以廢弛邊疆武力。

 這修繕邊牆的銀子,該用還是的用。

 至於魏廣德提議把這筆銀子撥給大同,但不必修繕邊牆,地方上撥銀修繕墩堡就行了。

 銀子作為軍費,讓大同編練一支萬人規模的軍團,從大同各衛所抽調精銳仿薊鎮軍,編練出一支集成車馬步營的軍團,可不比修長城強多了。

 當時說到最後,只說大家回去再想想,銀子在戶部,此事暫時擱置,一時半會兒倒是沒太大影響。

 今日魏廣德提起,自然就是想問問他們到底想好沒有。

 魏廣德可不願意繼續砸銀子在沒什麼卵用的長城上,畢竟那東西看似防守嚴密,但實際上耗費太大,真正效果趨近於無。

 當然,此話魏廣德早前就和他們說過,只不過個人看法不同,魏廣德也很難勉強他們接受他的觀點。

 張居正沒說話,而是看向呂調陽。

 見此情景,呂調陽輕輕咳嗽兩聲,這才開口說道:“次輔大人當日提議,我回去想了好些天,不過還是不敢苟同次輔大人之言。

 邊牆建造,自有它的道理,否則當初也不會耗費巨大完工。

 雖然邊牆屢有被韃虜突破,可未必說明其沒有可取之處。

 據我所知,虜騎破邊,大多都是趁著邊牆年久失修才有機可乘,而非我邊牆守衛不牢之故。”

 魏廣德當然知道,呂調陽的話其實也沒錯。

 畢竟,蒙古人也不是傻子,面對完好的邊牆,要翻躍過去也是不容易,自然會找毀損城牆。

 面對這種城牆,蒙古人大多采用挖土的方式,直接把邊牆外填出一個斜坡,讓大隊騎兵可以從此翻躍過去。

 若是城牆有損毀就更好,土都能少弄些。

 有時候,若是隊伍過於龐大,他們還會用畜力可以破壞邊牆,直接砸出一個更大的缺口,供他們的大部隊通過。

 而邊牆明軍即便再多,面對大隊蒙古軍隊,也是杯水車薪,徒呼奈何。

 這種情況,說起來人家還真就挑的沒有修繕的邊牆進行翻越,但並不代表著只能翻越這樣的地方。

 實際上馬芳就對修繕邊牆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邊牆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風報信,也僅此而已。

 畢竟他當初就在蒙古部族裡生活過,對他們的作戰方式是很熟悉的。

 “正是,我思考的結果和和卿一樣,邊牆不僅要修,還應該加固。”

 說到這裡,張居正看了眼魏廣德,才繼續說道:“上次善貸所說,虜騎破邊有很多辦法,其中堆土就是翻越邊牆的一個方式,雖然需要耗費半天時間,還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說起來確實也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