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1008登萊水師

 他是廣西人,自然對大海沒什麼嚮往的,其實絕大部分明朝官員都只看到眼前的陸地,而忽視海洋。

 畢竟,如果在這個時代拋出《海權論》,或許除了在歐洲那些已經通過殖民獲得利益的國家外,大多都不會接受。

 在他們眼中,大海也是危險的,而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出海的原因,則是海外無數的金銀香料,他們需要這些財富。

 而大明呢?

 貌似缺銀子,但是他們卻不會從海外掠奪財富,所以搞海貿朝廷利潤不大,並沒這方面的心思。

 而那些通過海貿發家致富的家族,也不願意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相互聯絡,刻意打壓開海派,好幫他們壟斷到手的銀子。

 那些內陸官員,就是這些沿海海商們重要的支持對象,由他們幫助在朝中發聲,還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畢竟,海貿利潤很大,沿海許多人都知道,若是沿海官員出聲,則容易被人詬病。

 魏廣德沒接他的話茬,這時候他只是低頭好似在沉思。

 顯然,這幅作態就是不想和他們多說,畢竟不管是張居正還是呂調陽,貌似都不支持他的主張。

 看到魏廣德的反應,張居正和呂調陽就知道,這是魏廣德提前知會他們,並沒有要和他們商議的意思。

 想想也是,組建北洋水師涉及到的衙門,無非就是工部、兵部和漕運衙門,而這三個衙門的掌印部堂,貌似都是他那邊的人,就算他們想要插手反對,怕是也難成事。

 想到這裡,張居正不免多看了魏廣德一眼。

 當初魏廣德放棄戶部、吏部等衙門權利的爭奪,只報住工部和兵部,看來是早就有打算的。

 工部的銀子雖然沒有戶部多,可實際上權利和油水也是不小的。

 到這個時候,張居正有點後悔,當初魏廣德提議王宗沐出任漕運總督時,他沒有強力反對。

 知道那是魏廣德為爭取漕糧海運而欲拿下的位置,又見到他對此策的堅持,當時張居正選擇了退讓。

 沒想到,魏廣德拿下漕運不夠,還和水師搭上邊。

 想到水師,張居正不免多看了他一眼,有些吃不準魏廣德真實想法,難道他真要拉著大明水師去南洋,恢復舊港宣慰司?

 因為大明除了從海外獲得香料、寶石外,貌似並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東西,倒是要朝廷大筆投入銀子打造大船,所以戶部算賬後,一致認為是虧本的買賣。

 而那些帶回來的香料,當初折成俸祿發放,還銀子百官極為不滿。

 所以,從那時起,明朝的官員們私底下其實一直判定了出海的死刑。

 張居正不是沒聽說過海貿利潤很大的話,可更知道海貿危險性也很大,所謂利潤和風險是正比關係。

 雖然他並沒有什麼正比、反比的概念,但大概意思還是知道。

 與其冒著喪命的風險賺大錢,不如安安心心賺小錢自在。

 至於他謀劃的,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的朝廷改革,其實也是不得不為之,因為再不調整朝廷政策,大明朝廷就真堅持不下去了。

 讀史書可以瞭解王朝興衰,他張居正正是看了史書,知道大明繼續走下去,一成不變的話,衰亡就只是時間問題。

 不打算這時候和魏廣德爭議了,張居正只是瞟了眼呂調陽,打算下來找機會和呂調陽商量,怎麼擠壓魏廣德的權利,特別是把那幾個衙門的權利收一些回來,不能任由他把這些衙門串聯到一起,讓他這個內閣首輔都難以駕馭,感到棘手的麻煩。

 這次閣議,幾乎沒什麼成果,大家的態度都不容易說通。

 魏廣德更多的其實還是打預防針,免得在他行動是時候,兩個閣臣因為驚訝而反對。

 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思考,至於要不要爭取他們的支持,魏廣德覺得不急。

 不管是下南洋還是組建新式陸軍,貌似都不是很急的事兒,反正都已經起步了。

 水師和陸軍都有了,只需要慢慢擴大規模就行,這也需要時間讓他們成長,而且他還需要的就是等待一個契機,一個發兵南洋的機會。

 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攘外必先安內,遼東戰事才是迫在眉睫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