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1014窺視西南

 出乎魏廣德意料,俞大猷輕蔑的說道。

 聞言,魏廣德眨眨眼,有些不相信他的話。

 後世關於明清時期和緬甸爆發戰爭的歷史,魏廣德多多少少有點印象。

 好像是明朝能夠數次擊敗緬甸軍隊的入侵,但是卻因為沒有制定對緬甸戰略,所以明軍一直是在邊境地區處於防禦態勢。

 雖然數次挫敗緬軍進攻,但是潰敗的緬軍很快就能捲土重來,這也導致戰爭從明朝持續到清朝。

 據說利用地利優勢,防禦態勢的明軍還算好些,打算攻過去的清軍卻是吃盡了苦頭。

 就這支在後世在網絡上被吹成驍勇善戰的軍隊,在俞大猷口中居然得到這麼一個評價,絕對出乎魏廣德預料。

 “為何?”

 魏廣德有些懷疑的問道,他要問清楚俞大猷這麼評價的理由,也好更加客觀的判斷緬軍實力到底如何。

 畢竟,這涉及到他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對緬戰略。

 緬甸的位置雖然算不得多重要,可是在大明如果真失去南洋的情況下,緬甸直面的印度洋,可就有一定地理優勢了。

 到現在位置,他還不清楚夷人在南洋的實力,是否已經完全掌控南洋諸國。

 實際上,這就是大明現在的情況,雖然視南洋諸國為番邦,但是這些番邦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大明卻一無所知。

 因為兩邊的聯繫,除了市舶司名義上的官方聯繫外,就幾乎已經完全斷絕。

 而市舶司的聯繫,更多還是以外交掩蓋下的商貿為主,哪裡還是和藩國之間的邦交聯繫。

 特別是大明國力由盛轉衰後,南洋諸國相互攻伐中大明一貫的不作為,甚至放棄舊港宣慰司,都讓南洋諸國對大明的忠誠受到動搖,大明對南洋的影響力大大下降。

 魏廣德想恢復舊港,就得加強對南洋諸國的影響,緬甸,就是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

 既然對大明不臣,那就要做好當雞的覺悟。

 “緬甸軍力據說很強盛,洞烏王可以輕易召集十數萬大軍。

 但這樣的軍隊有何戰力可言?

 不過就是一群放下鋤頭拿起長矛的農民而已。

 就末將所知,緬甸軍中披甲兵士極少,與我大明衛所交手,那是必敗無疑。”

 俞大猷開口就把緬甸軍隊的弱點指出,那就是軍隊裝備差。

 “只是聽說那邊有象軍,他們驅使大象作戰,人在大象背上用弓弩居高臨下射殺敵軍,這點對上衛所兵倒是頗為難辦,但只要配備一批佛朗機炮,象兵也就那樣。”

 俞大猷又把對付緬甸軍中最難打的象軍的辦法拋出來,自然說服力十足。

 魏廣德聞言,當即心中大喜過望。

 緬軍中披甲率低,那軍隊戰力也就不要多想了,和明軍全軍披甲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於他擔心的象軍,還真忘記了佛朗機炮這種利器,這東西殺傷力可比鳥銃強上不少,打大象應該不難。

 這也是魏廣德不知道,真實歷史中明軍對上緬甸軍隊,大多都是以少勝多,主要原因一是緬軍正如俞大猷所說,就是一群農民,哪裡經過什麼軍事訓練。

 二則是披甲率很低,冷兵器時代,披甲和不披甲,那差別是極大的。

 可別被影視劇裡隨便一刀就砍破甲冑的畫面欺騙,真要是這麼沒用,誰還會頂盔摜甲打仗。

 好歹也是幾十斤重的東西,穿身上不難受嗎?

 有了俞大猷的話,魏廣德算是放下心來,看樣子打緬甸不用太擔心了。

 “你知道緬甸那邊和夷人有聯繫嗎?”

 魏廣德忽然問道。

 “這個倒是沒聽說過。”

 俞大猷皺眉,回憶片刻才搖頭說道。

 此時的緬甸東籲王朝確實和西班牙人做生意,甚至還僱傭西班牙和葡萄牙水手和火槍兵幫他們打仗,雖然數量不多,區區數百人而已。

 但是在東南亞,這幾百人對上當地軍隊,那戰力還是極強的。

 此時大明陸上裝備和西班牙、葡萄牙相比差距不大,即便對方擁有射程更遠的加農炮,其實在陸戰中作用也並不明顯。

 至此,魏廣德心裡算是做了初步計劃,那就是讓李成梁去雲南,以五軍都督府都督的名義,調動軍隊參與對緬甸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