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雨竹 作品

第1343章 領悟





為什麼只是十幾年不來往,他們就突然冒出這麼多好東西?





從交趾到交州各郡,再到也各自為王的寧州羌胡,來廣州的人越來越多,趙申乾脆就在接壤的各處辦起了互市。





當然,不是國與國的互市,而是各民族互市。





藉著這個名頭,朝廷終於給他派來紙坊和書局所需的工匠,且因為嶺南木材多種且好,格物司還同意在廣州建立兩個專門生產紡織機的作坊。





在趙申的不斷勾引下,趙瑚也派了管事屁顛屁顛的趕過來,要做木材生意。





不過,趙瑚想要做木材生意,須得在嶺南辦一個布莊,不然趙申就卡著他的節符。





在趙申的經營下,一直各自為政的土民們終於走出山溝溝,願意和外面的世界交流,並開始熱切的修建官道、將孩子送到學堂裡讀書,族裡的各種土產也開始出現在交易市場中。





比如各種蛇蟲藥酒、藥材,以及他們自己的糧種。





光是稻米的種類就有很多種,有紅色的米、綠色的米,還有口感很難吃,卻可以在極寒之地生長的米,也有口感很好,生長週期卻很長的米,有抗旱的,可以在龜裂的野地裡生長的稻種,也有能夠長在水邊,被淹得只剩下一個尖尖也能結穗的稻米……





先不管好吃不好吃,產量高不高,反正各種奇葩稻米都有。





早些年趙含章和傅庭涵就一再叮囑過官員們,尋找自然中的種子就是以種類多,有特點為主。





趙申知道,早些年沈如輝給趙含章種地,趙含章就讓他把一株不會結穗的野稻和他們的稻種結合,最後養出一株能抗旱抗寒的稻種,產量沒有變少,植株變矮,穗變短,但穗變多了,可以在冀州一帶的旱地裡種植。





從那以後趙申就知道了,給司農寺找種子,那就是不拘於產量、口感這些東西,但凡是個種子,只要有特點,都可以給司農寺送去。





於是,趙申就放出話,土民們也活潑,一聽說什麼稀奇古怪的種子都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他們立刻把家裡,甚至野外擼的種子都帶上了。





有的山民窮,甚至把菜種和野外擼的野菜籽都給帶上了,問就是,“這野菜雖苦,但嘴裡生瘡,吃兩頓就好了,跟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