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 狂戰之士

    夜戰可不如影視劇演的那麼簡單。最主要的是進攻方的士兵不能有夜盲症,也就是俗稱的“雀盲眼”,要能在夜間看清事物。另外對地形地貌也要熟。否則打起來看不見人亂成一片,反倒是給對方送人頭。

    缺乏肉食營養是得夜盲症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人日常要吃肉才行。這對楊林的靉陽標營來說不是問題。

    後金軍被明軍襲擾了一天,可謂是又氣又乏。氣的是明軍狡猾難纏追不上又打不著,乏的是空把一身力氣都耗費在應對襲擾上,弄得上下精神緊張體力消耗很大。如今得令紮營休息,大家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暗想明軍也是人,不會晚上還來折騰吧?殊不知明軍還真是這麼安排的。

    楊林在得知後金軍進犯靉陽的兵力較少後,迎敵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各種方法疲敵擾敵,逐步降低對方的士氣。如果此次是後金軍的主力前來,他絕不敢在這麼近的距離上進行監視和襲擾。

    後金軍營地整體呈圓形,圓形是進行防禦最好的陣型。它的東面是一條只有十來步寬的小河,既為水源之地又是一道屏障。南面和北面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原野,西面是通往靉陽的道路。應該說這種地形的防禦能力實在是一般。

    巴雅喇的大帳位於營地的最中心,離的老遠就能看到這裡燈火通明。後金軍為了防止明軍襲擾,分別在離營地二里、一里和營地邊緣建立了三道警戒線。

    第一道警戒線由一千人馬分成十隊,每隊百人不斷進行巡邏。第二道警戒線由五百人分成十隊進行巡邏。最後一道警戒線是營地最外圍,由一個牛錄分成十隊進行巡邏。

    巴雅喇設置這種內輕外重的警戒線,好處就是可以用優勢兵力對明軍形成威懾,讓他們不敢靠近自己的營地。他認為後金軍野戰無敵,明軍不會蠢到以卵擊石來主動進攻自己。可惜他沒考慮到自己身在何處,也沒考慮天時地利,更沒考慮到他的對手楊林是位超時代的戰術專家。

    遼東的冬天晝短夜長,不到申時末刻(17七點)天就完全黑了下來,氣溫也開始降低。西北風微微颳起,慢慢帶走人畜身上的熱量。此時後金軍營地中瀰漫著生火做飯的炊煙,同時也夾雜著喧囂聲和牲畜的嘶鳴聲。

    在冬日裡長途行軍是一件很費體力的事,負責警戒的後金軍巡邏隊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回到營地裡休息,可軍令難違,為此心中不免頗有怨言。

    很快,負責最外圍警戒的一支後金軍遭遇了明軍的伏擊。他們先是踩上了炸炮,當場就傷亡了三個。想撤退的時候卻辯錯了方向,誤入明軍預設的雷場,接連的爆炸讓隊伍頓時大亂起來。

    後金帶隊的達旦章京正要鳴螺求援,不料周圍的山林、丘陵,甚至雪地中突然冒出了大股明軍。這些明軍步、騎兵都有,二話不說照著他們直接就是一陣火槍、弓弩和標槍。隊伍中慘叫聲和戰馬的嘶鳴聲頓時響成一片。

    尤其是直接從雪地裡鑽出來的一隊明軍,讓後金軍極為驚駭。只見其為首之人身披熊皮內穿重甲,又高又壯宛如公熊,手裡拎著粗鐵狼牙棒正對著他們高聲咆哮。他的手下也都是如他一般又高又壯,身披熊皮內穿重甲殺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