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 作品

第554章,玉牒為信

那江湖盟主繼續寫到,李瑗死時不過四十一歲,雖然是被小人陷害,但他謀反終歸是事實,他被傳首京城,朝廷下令將李瑗廢為庶人,絕其子嗣宗室屬籍。李瑗有一個姬妾,是他在山南時所娶,頗有些姿色,王君廓汙衊說是李瑗在江南強搶來的,獻於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竟然將其納入後宮。

江朔搖頭嘆道:“據說太宗即位之初,便下詔稱宮女人數眾多,多年幽居在深宮中,實在可憐,下令簡選一些留下,其餘的放出宮,任其婚配。百姓無不稱頌其德,沒想到居然還會做出收別人姬妾的事情……”

獨孤湘道:“這有什麼?我聽耶耶說咱這位太宗皇帝,最喜歡改史,誰知道流傳下來的哪些是真,哪些為假。”

江朔繼續讀下去,江湖盟主得知此事後,將這女子偷偷帶出了宮闈,但中原之大再無那女子的容身之所,便決定帶她去西域避世。當時西域並不完全掌握在大唐手中,很多犯罪的,或是前朝舊臣不願降唐的

都去了西域各國,一般來說大唐朝廷也不會為了這些人勞師遠征,把他們捉回中原。

但江湖盟主把這女子帶出長安時卻夾帶了私貨。

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曾多次下詔寬赦建成、元吉的黨羽,對二王府的屬官也多有委以重任的,但他對二王子嗣卻毫不留情,將建成的五個兒子,不論長幼盡數誅殺,革除皇室宗籍。

不過,其實李建成還有一個遺腹子,東宮姬妾中有美色的亦被充入宮中,其中一女便懷有建成的子嗣,當時已經足月,只以寬袍大袖遮掩了過去,竟然未被發現,七八月間誕下一個男嬰,可就無法再養在宮中了,江湖盟主潛入宮中之時,這孩子剛剛誕出,那東宮姬妾便求他將孩子帶出皇宮。

江湖盟主不齒於李世民收納兄弟姬妾的行為,決定帶走這個孩子。東宮姬妾身懷有孕之時都會賜予玉牒為信,江湖盟主便一刀將玉牒斬為兩段,一半藏在此匣中,另一半則由建成後裔世代相傳……

讀到此處,江朔再次拿起那塊玉牌,道:“原來這就是建成子嗣的信物,玉牒上刻的是李建成的小字‘毗沙門‘,卻叫我們誤會成’沙門‘了。”

獨孤湘道:“這可和當年李邕李使君說的故事對上了,看來建成子嗣在西域之說並非空穴來風,當年李客給波斯王看的玉牌恐怕就是另一半刻著’毗‘字的玉牒了。”

至此,第一張箋上寫的內容

就到此為止了。

江朔展開第二張箋,落款仍是“江湖盟主”,字跡筆體卻與第一張完全不同,江朔苦笑道:“看來歷代江湖盟主都不喜歡落筆寫自己的名字。”

這張紙寫的卻是,上任盟主將建成子嗣帶到西域後,因見太宗將國家治理得一片興旺,開啟了貞觀盛世,他便決定將建成子嗣的秘密永遠封存,不再示人。而時任盟主之世,正是武后專權之時,李唐皇室被屠戮殆盡,時人多擔心武氏會取李唐而代之,為免李唐血脈斷絕,任盟主根據上任盟主所留信息,隻身前往西域尋找李建成的子嗣。

但他花了太多時間,從調露元年到長安四年整整二十五年,等他把孩子帶回中原之時,武氏已經還政李唐了,他和同行的波斯王泥捏師商量後,決定繼續封存這個消息,建成子嗣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