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源

    通常來說,兇手拋屍,如果距離很遠的話,會選擇直接拋屍,而空間距離較近的話,會選擇埋屍。

    這是非常有趣的心理。

    實質上,如果距離很遠的拋屍,並且埋屍,難度自然是更大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兇手在陌生的地方,顯然不願意逗留太久。或者說,兇手願意用於處理屍體的時間,其實是有一個區間的……

    而兩人討論的,其實也是這個問題。

    水庫裡的屍體,算拋屍還是埋屍?

    埋屍的核心點,其實是要花費時間來挖掘的。因為兇手在陌生地點的不安全感很重,所以,在遠離他熟悉的地方,遠離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的地方,兇手通常是不太願意花費太多的時間和體力去挖掘的。

    但要說兇手不想拋屍拋的更隱秘,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沉入水庫,本身更趨向於拋屍。

    若果如此,意味著屍體的來源範圍大大的擴展了,受害人不一定是清河市,甚至不一定死於附近的城市。

    單從確定屍源來說,這個難度等於是拉滿了。

    王瀾緩緩搖頭,接著道:“我個人傾向於是拋屍,具體的偵查方向,給領導們煩去吧。”

    江遠聽著沒吭聲。

    他也更傾向於屍源在附近。但是,這並不是排他性的答案,意外的情況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不過,即使讓江遠做負責人,他也會得出跟王瀾相同的結論的。否則,這個案子從法醫的角度來說,就太難做了。

    通過法醫人類學的技術,尋找屍源,本質上就是找交集,就像是在一個黑板上畫圓,不停的尋找這些圓的交集點,最終,當交集的人數足夠少的時候,就容易找到屍源了。

    比如眼前編號1的屍體,女性是一個圈,40歲左右是一個圈,生育過是一個圈,再加上身高一米七,又是一個圈。

    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圈,再加一個清河市的失蹤人口的圈,最後的交集很可能就只有一個,最多幾個人符合。

    那就基本能夠確定屍源了。

    而確定屍源,是此類案件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說,只有確定了屍源,案件才有開啟的基礎——這也是王瀾的工作任務。

    “那個……小莊,你做個記錄。”王瀾點了一個年輕法醫的名字。

    小莊“哦”的一聲,立即去脫手套洗手去了。

    一番折騰,做好了記錄,另一鍋屍體也就煮出來了。

    撇去浮沫,倒去屍湯,撈出帶筋膜的骨頭,再鏟乾淨,又在第二個解剖臺,展開了特徵骨——之所以要撇去浮沫,也是上一鍋的經驗,僅僅倒了湯水,浮沫會沾到骨頭上,得費力二輪清洗。

    如此一來,解剖臺又有點不太夠了。

    四具屍體還是太多了,清河市的解剖室已經是放大需求了,但也不能讓一具屍體佔兩個臺子。

    但是,將帶著塑料袋的屍包直接放地上也不行。地面汙水橫流,塑料袋其實也是證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