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 難度剛好

    他也沒有別的事做,乾脆就去隔壁影象辦公室,拷了些影像過來看。

    現代刑偵三件寶,影像、手機、dna。

    尤其是市面上的普通案件,很多時候,通過影像偵破,確實是比較簡單。

    江遠也是趁這個時間,複習一下白天看過的各種攝像頭位置。

    看了一會單純的影像,江遠感覺就像是放默片似的,略略有點失去了興趣。

    乾脆打開內網,找出了最近幾周裡,新發的案件看了起來。

    對一所縣局來說,一年到頭,總會有不少案件是偵破不了的。

    考慮到很多案件,在立案之前,就因為種種原因被卡出去了,真正偵破的案件比例確實不高。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立案了的案件,還是具有一定的偵破價值的。

    江遠腦筋一轉,直接將案件範圍,放到了江村小區周圍。

    反正,他現在沒領導管著。

    而刑警隊辦案,又何須向其他人說明那麼多。

    做就是了。

    最近幾周,江村小區周邊的案件也有好幾起,但案件的性質都很輕,基本就是盜竊,混合打架。

    江村小區還是有點太城市邊緣了,外地人到寧臺縣來,很多都會經過江村。偶爾犯個案子,實屬平常。

    江遠選了一個割包竊手機的盜竊案,就看了起來。

    其實,盜竊案的破獲難度並不低。

    首先一點,大部分的盜竊案,都是隨機作案。

    只此一條,其實就勸退了很多刑偵手段。

    老刑警們在這方面反而有優勢。是因為盜竊案的嫌疑人,往往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不良,地域性強,關係網密集,詢問一番,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

    但如果不通過線人,不通過關係網的手段,破獲盜竊案,說不定比破獲搶劫案還要難。因為小賊們更熟悉攝像頭的盲區,就算剩下的幾個傢伙比較笨,終究還是一點點的,努力的,認真的學習中。

    而對江遠來說,這個難度剛剛好。

    他就想試一下自己對監控系統的理解。

    此外,江遠還有一招大殺器。

    他已經認得出在寧臺縣裡,經常進行盜竊的幾個小賊的樣子了。雖然以寧臺縣的監控質量,看清臉是比較困難的,但經過幾個視頻的熟悉之後,江遠已能認出幾人的步態。

    步態識別,在目前的國內,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了。機場和高鐵站,首期投入的監控ai,採用的就是步態識別的技術。理論上,一次能夠識別數千人出來。

    反而是認臉的模式,更加的人類化,需要建設專門的卡口去做識別。而且也只能一張一張的比較。

    寧臺縣自然用不上這樣的監控ai,事實上,就是機場和高鐵站有安裝類似的步態識別系統的,也不是用來抓小蟊賊的。

    江遠這種有智青年就沒那麼金貴了,在報案人聲稱的時間和地點範圍內,江遠很快找到了一個熟悉的步態。

    再跟著追蹤,就能發現,這位在距離江村小區三公里外的公交站,呆了很長時間。

    他呆的地方是監控盲區,說明也是知道公交站的攝像頭位置的。

    對普通的圖偵警察來說,這裡就比較麻煩了。

    如果想抓人,就得固定證據,最好是提前埋伏在公交站,或者放置攝像頭來取證。

    但是,現在的寧臺縣,人多賊少,小賊們一天一個公交站都跑不過來,兩三名警察出動,累個半死,可能還得蹲守一兩個月,才有可能蹲到證據,這個人力成本的付出太過於高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