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 作品

第七百四十三章 珍貴雋品

    要是跟這對落地大賞瓶一比,那對日商看上的大魚缸,恐怕就淪落成凡物了。

    根本不夠看的,就這麼大差距。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要燒造這對大賞瓶的技術要求太高了,簡直前所未有。

    除了兩米八的器型非常大,所需要的瓷胎沒法從jdz購買,只能自制之外。

    這對大賞瓶更主要的技術難點,還在於它們是“百花不露”的粉彩圖案。

    所謂“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

    這是誕生於清乾隆朝,給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表現手法。

    指的是將粉彩與金彩結合,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於空中,故有此名。

    “百花圖”又稱“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

    據清宮檔案記載,這種特殊的瓷器是帝王專用賞花應景之瓷。

    所以較清其它官窯相比,工藝更為講究。

    其燒製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絕非數人之力可成,是彩瓷之翹首。

    實際上哪怕對於皇家來說,要做百花不露的彩瓷,也是具有功虧一簣可能性的懸乎事兒。

    首先,需要內務府造辦處出具畫樣,設計出百花齊聚之畫稿,交付御窯廠作為粉本。

    其次,御窯廠的工匠將畫稿臨摹勾勒於白瓷胎上,務必與原稿一致。

    同時又要照顧到器表不同於紙面的不均衡特性。

    這時一旦有誤,全局皆變。

    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畫手如何高超,亦無法彌補畫稿原有之神韻。

    還有,彩料配製之多,也堪稱眾瓷之首。

    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於三十餘種。

    故繪畫之前,彩瓷的所有顏料必須配備,種類繁多幾近百種,均需一一調試。

    此項工作之完成需動用多少人力,耗費多少時間,預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

    若無良工為之構圖設計,巧匠為之敷彩洗染,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說句大實話,如此的工藝,也只可能出現在工藝繁榮的乾隆朝。谷璶

    除了當時瓷藝精進的社會整體環境之外,又有榷陶使者唐英殫心竭慮,集歷代名窯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窯廠之能工巧匠。

    這才能以瓷為胎,敷設彩釉,鑄就如此千古不遇之輝煌。

    但就是這樣,乾隆朝也沒有出現超過太大器型的“百花不露”彩瓷,就因為實在太難做了。

    所以作為仿古瓷的高手,掛彩名師劉永清平生最大的夙願,就是燒出一對尺寸驚人的百花不露彩瓷。

    也多虧有寧衛民這樣的大財東的支持。

    日趨感到精力不濟的老爺子,才能趕在自己徹底衰老之前,嘗試著超越前人一把。

    不用說,這對大賞瓶有關畫稿方面的要求,也肯定比劉永清燒的那對大魚缸高出不少。

    最後還是虧得寧衛民,肯以五千元的潤筆費,請知名畫家祝達年出馬,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位大畫家,本身也是工美陶瓷系教授,是葉赫民的同事,一個懂陶瓷的大行家。

    所以其畫稿構思殊為巧妙。

    不但符合劉永清的瓷胎尺寸,而且是盡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無砌堆之感。

    但就是這活兒太耗工耗時了,哪怕祝達年帶著陶瓷系的好幾個高材生一起上手。

    也是陸陸續續,精心畫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對瓶子的畫工。

    索性隨後燒造過程也算順利。

    在劉永清提心吊膽,幾乎不離窯口的日夜看守下,這對堪稱絕對僅有的彩瓷珍品終於成功出爐。

    然而這還不算大功告成呢。

    這對大賞瓶燒出來後,雖然讓劉永清、祝達年皆為歡喜,萬分的慶幸。

    但他們也同時感到了設計上有些考慮不周,導致出現了不該有的瑕疵。

    這對瓶子好是真好,可就因為器型太大了,美感全靠百花不露的圖案來體現,未免顯得單調了些。

    說白了,有點只可遠觀,不可近瞧的意思。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開始琢磨著能不能增加點更精緻的細節。

    琢磨來琢磨去,他們的關注點最後就放在了花卉圖案的花蕊上了。

    合計出來的意見是,要是能把花蕊變成黃金材質,立體凸起的就好了。

    結果就因此想到京城獨有的花絲鑲嵌技藝。

    這種工藝以精細巧妙知名,又被稱作金銀細工藝。

    從誕生開始就是皇家御用工藝,專門為皇家做高端定製金銀首飾的工藝。

    其精粹不僅在於花絲,為打破金銀材料的單調,也在於鑲嵌珠寶和點翠增色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