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可以吃嗎

只不過這次趙括種的不是粟、黍,而是棉花。

“什麼時候能推廣?”趙括將一粒棉花種子放到掘好的坑中,然後用腳驅平泥土,將種子掩埋,青荷跟在後面澆水。

“明年這個時候就差不多了,現在種子還有點少,不能浪費,再過兩年,就可以在全國各地種植棉花了。不過棉花脫籽有些困難,只能人工一粒粒挑出來,費時又費力。”陳辛拱手說道。

“寡人讓工匠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用機械代替人工脫籽。”趙括想了一下說道。

後世棉花脫籽都是靠機器的,不過具體原理是啥他就不知道了,還是交給工匠算了。

另外他記得棉花籽也是能榨油的,而且出油率不低,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大豆的壓力。

當然,還有麻籽也能榨油。

麻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非常高,與桑並列,以前沒有棉花,平民雖然養蠶織布,但是自己是穿不起絲綢的,全都要賣給貴族。

有些地方更是直接將綢緞算作稅收,每年要上交多少多少匹綢緞。

所謂‘遍地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正是如此。

只有麻織成的衣服才是他們穿的。

中原各國甚至有專門的桑田和麻田,城外也有用來漚麻的池子。

因為麻必須漚爛之後,只剩下粗纖維,才能進行紡織。

另外,麻也是能吃的,其中一個版本的五穀就有麻。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織布的原料叫做葛,不過葛是一種野生的蔓草,不需要專門種植。

等到棉花普及之後,麻的地位必然會大幅度下降,無論是保暖性還是舒適性,棉花都比粗糙的麻布要好得多。

包括絲綢也會受到影響,不過不會太大,因為絲綢的舒適性是無可取代的,那些貴族夏天穿著絲綢織成的薄紗更加清涼。

“如果能用機械脫籽那就再好不過了。”陳辛高興的說道。

“說不定未來有一天,可以直接用機械耕地呢,一天能耕上百畝地。”趙括笑著說道。

“大王就不要說笑了,就是一頭雄壯的牛一天也耕不到五畝地,什麼機械能耕上百畝地?”陳辛擺了擺手,找了個木樁坐下,到了他這個年紀,按照禮法都是由國家供養的,見到國君也不用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