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八十二章籌措糧餉!

“咚!—咚咚!”

“嗚!—嗚嗚!”

放眼望去,人馬如潮、旌旗如林,遮天蔽日、好不壯觀,戰鼓聲、號角聲更是連綿不絕,震的人渾身熱血沸騰。

四萬人馬是從不同軍鎮抽調來的,屬於典型的‘兵不識將,將不知兵",這可是軍中大忌之一。

因此上,各鎮人馬聚齊之後,老將軍尤世威就住進了大營當中,而後指揮各鎮人馬,日夜操練、互相磨合,爭取早一點形成凝聚力,如此才能上陣廝殺。

與此同時,高層將領們聚集一起,商議剿滅流寇的軍事方略。

……

上午時分,總督府大堂中,楊鶴、尤世威、秦鋒……以及三十餘名副將、參將、遊擊將軍聚集一起,正在商議剿滅流寇的事情。

而這樣的會議,已經連續召開十餘次了,最終定下了‘先北後南、依次剿滅,寬仁為本、減少殺戮"的十六字方針!

也就是說,先集中兵力剿滅陝北一帶的流寇,而後向南進軍,依次剿滅關中、渭南、漢中地區的流寇,而在剿滅過程中,不得輕易殺戮投降的,或者被俘的流寇,更不準殺戮無辜百姓,或者搶掠百姓的財物,違者嚴懲!

十六字方針定下了,接下來,就是征討目標了,如今在陝北地區不肯接受招撫的,主要是三支流寇:

第一支流寇,盤踞在延安府的東北地區,大約有八九萬人馬,有兩位大頭目:一是王嘉胤,報號‘橫天一字王",二是王自用,報號‘紫金梁!"

第二支流寇,佔領了慶陽府南部地區,大約有五六萬人馬,同樣是兩位大頭目:一是王左桂,報號‘爭世王",二是王左道,報號‘亂世王!"

王左桂、王左道是親兄弟關係。

第三支流寇,佔據了延安府、慶陽府交界的地方,大約有五六萬人馬,大頭目張存孟,人送綽號‘不沾泥!"

確定了征討目標,總督楊鶴開口道:“尤老將軍,三支流寇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萬之眾,而我軍只有四萬人,以少擊眾,可有獲勝的把握?”

“呵呵,總督大人請放心,流寇人數雖多,皆是烏合之眾,我軍兵力雖少,卻是精銳之師,以精銳敵烏合,豈有不勝之理,不過嘛,流寇畢竟人多勢眾,而我軍兵力較少,如果平均分配兵力,三路同時出擊的話,只怕短時間內難以取勝。

依末將的意思,可以用少量兵力牽制住不沾泥—王之爵、爭世王—王左桂這兩支流寇,令其無法四處流竄,攻城掠地,同時集中大部兵力,由末將親自率領著,全力攻打王嘉胤、王自用這一支流寇,將其剿滅之後,再陸續剿滅其他兩支流寇,如此可獲成功!”

“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好計策、真是好計策!”

對於老將軍尤世威提出的計策,總督楊鶴非常贊同,其餘將領亦無異議。

問題是,跟隨大軍一起擔任主攻,不僅危險性小,而且容易立功,相當於吃肥肉。

帶領少量人馬,去牽制數萬之眾的流寇,危險性極大,甚至可能兵敗身亡,相當於啃骨頭。

肥肉好吃,骨頭難啃,這件事如何安排呢?

“諸位將軍,有誰願意擔任牽制流寇的重任嗎?”總督楊鶴開口詢問了,希望有人主動站出來,去啃那兩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