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祠堂中救人!

“從現在開始,我問一句,你答一句,膽敢說謊,後果自負,第一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叫周劍仁,現任慶陽府衙三班大捕頭之職!”

“你為何要毒殺這些犯人?”

“這個嘛……”

“啪!——啪!”

“別打了,別打了,小人全說,小人是受人指使,毒殺這些犯人的。”

“哦,是誰指使你的?”

“姜家!”

在秦鋒的凌厲手段下,周捕頭不敢隱瞞什麼,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原來指使他下毒殺人的,非是旁人,正是秦鋒的老熟人、死對頭榆林鎮總兵官—姜讓!

姜讓身為一鎮總兵,為何要殺這些犯人呢?

說來話長了。

姜家乃是西北一帶的名門望族,不僅出了三名總兵官,還世襲著慶陽府—衛指揮使的官職。

不客氣的說,在慶陽府境內,尤其是慶陽府城一帶,姜家可謂是一手遮天、為所欲為,誰若是得罪了姜家,不是人頭落地,就是被關進牢房。

不誇張的說,慶陽府城的牢房裡的犯人們,至少有一半是被姜家用卑鄙手段送進去的。

比如那個身戴重枷的犯人,叫做白玉虺,二十八歲,本是慶陽衛治下的一名副千戶,自幼習武,善用一條金絲軟藤蛇矛槍,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帶領人馬多次剿滅盜賊,立下了赫赫功勞。

如此良材,數年前因為一點小事,得罪了姜家人,便被誣陷了一個‘貪汙軍餉、剋扣軍糧’的罪名,而後剝奪官職、關入牢房之中,其家人也受到了牽連,母親急火攻心、吐血身亡,父親外出之時,莫名其妙的落水身亡,還有一個妹妹,下落不明。

而像白玉虺這樣,被姜家害的家破人亡者,在慶陽府的牢房裡比比皆是。

按理來說,這些人被關在牢房之中,是很難重見天日了,只能慢慢的被折磨死,或者病死!

沒想到,前些日子從京城傳出一條重要消息:出於政治需要,已經登基三年多的崇禎帝—朱由檢,準備冊立自己的嫡長子朱慈烺為皇太子,以此安撫人心,鞏固國本。

按照慣例:皇帝冊立太子之時,為了顯示恩德,會下一道大赦天下的詔書,屆時全天下的罪犯們,除了犯下十惡不赦之罪的,餘者全部免罪出獄,重獲新生!

大赦天下,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可對在慶陽府稱王稱霸的姜家來說,就是一件大壞事了。

因為慶陽府城的牢房裡關押著大量的犯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姜家誣陷進去的,這些人對姜家恨之入骨,一旦大赦出了牢獄,肯定會進行瘋狂的報復,怎麼辦?

最簡單的辦法,自然是殺人滅口了,這對姜家來說不是什麼難事,而且以前也沒少做。

問題是,三邊總督—楊鶴上任以來,公正廉潔,治下極嚴。

如果慶陽府城的牢房裡面,一下子死了大量的犯人,肯定會驚動楊鶴的,層層追查下來,一旦真相大白,姜家可就要倒黴了。

不能殺,又不能放,怎麼辦?

這個難題,擺到了家主—姜讓的面前,而這貨不虧是九尾狐狸,很快就想出一個好辦法。

首先,姜讓向三邊總督府打了一份報告,就說為了防備蒙古人入侵,自己準備對榆林鎮境內的軍堡、邊牆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整。

修整軍堡、鞏固邊防,這樣對國家有益的事情,總督楊鶴自然是不會拒絕了,當既批文同意下來。

緊接著,姜讓又打了一份報告,就說修整軍堡、邊牆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自己治下的軍戶們,有的隨軍出征討伐流寇了,有的忙著挖渠引水抗旱,以至於人力嚴重不足。

希望從慶陽、平涼、鳳翔幾府的監牢裡抽調一批犯人出來,幫助軍戶們一起修整軍堡。

用犯人充做勞力,這在大明朝是常有的事,因此上,總督楊鶴並未起疑,又批文同意了。

拿到批文之後,姜讓開始了暗箱操作:命令自己手下的心腹人,將慶陽府城的監牢裡那些危險性大、對姜家仇恨深的犯人提出來,而後押往榆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