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窩 作品

第三百九十八章:撤離還是戰爭

    克魯生的東印度群島艦隊蒸汽化率很低,只有一艘soembing號和兩艘蒸汽化的老式風帆戰艦可以在不借助風力的情況下進行作戰。

    其餘的艦船都還是風帆戰艦,他必須遵循風帆時代的作戰規則才能發揮出自身軍艦的最大優勢。

    所謂的上風和下風並不等同於順風和逆風。

    而是在垂直於風帆戰艦的方向的風向中,處於垂直風向之上的是為上風向,之下的則是下風向。

    上風向和下風向各有千秋,簡而言之,處在上風向的一方優點是容易獲得機動優勢,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可能會損失火力優勢。

    風帆時代的戰艦,下甲板水線很低,而風帆戰艦的各層甲板的甲板炮佈局規律是越是下層的炮火力要比上一層的強。

    以基督徒號二級戰艦為例,最下層的艦炮為28門42磅炮,上層為28門24磅炮,頂部為26門12磅炮。

    下層的火炮,才是風帆戰艦的主要火力輸出所在。

    如果處在上風向,船身的傾斜很容易讓海水淹沒對敵方向的下層甚至上層甲板,導致只有火力最為薄弱的頂層甲板能夠開火。

    敵方則反之,雖然在敵方的艦船在風力的作用下也會產生傾斜,但指向上方風向的炮口,也就是對準己方艦船方向的炮口,基本是不受風浪影響的,因此敵方可以保證最大的火力輸出。

    風帆時代各國海軍對交戰時搶上風還是搶下風規定不一。

    一個總體的規律是海軍強國傾向於搶佔上風,以獲得最大的機動優勢,爭取到戰場的主動權。

    海軍力量相對比較弱的國家傾向於搶佔下風,以逸待勞。

    英國海軍和荷蘭海軍就是喜歡搶佔上風向的代表。

    海上力量相對薄弱的法國海軍在和英國海軍交戰中則喜歡在下風位置以逸待勞。

    因為英法兩國海軍水手素質上的差距,法國海軍的炮手在打出一輪齊射之後,英國海軍的炮手往往能打出三輪甚至更多輪的齊射。

    水手素質上的差距讓彌補了英國海軍在上風位置損失的火力輸出,因此海上交戰,英國海軍也往往更傾向於搶佔上風,獲得機動優勢,爭取戰場的主動權。

    法國海軍則相反,一般不喜歡搶佔上風向,在損失主要火力輸出的情況下和英國海軍對射。

    當然,強弱也是相對而言,面對英國海軍法國海軍喜歡佔據下風作戰,但面對海上實力比自己弱的對手時,法國海軍也會主動搶上風。

    在和西班牙海軍作戰時,法國海軍就經常一反常態,在交戰時搶佔上風位置,獲取難得的機動優勢接戰。

    風向只是風帆時代的海戰中能夠左右勝負的一個因素,而非決定因素。

    指揮官的決斷,實力對比,裝備水平,水手的士氣,作戰經驗和戰術素養,甚至意外,都能成為決定一場海戰的勝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