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 作品

第三十一章 呂太清

璇璣真人自然希望夜驚堂有朝一日能接下師兄的擔子,成為大魏新的護國神師,震懾天下宵小,但目前看來,夜驚堂還得努力一段時間。

師兄妹兩人閒聊之間,不知不覺就來到後山處。

璇璣真人遙遙看去,可見竹林深處,有道黑袍人影,在水潭裡跳梅花樁。

水潭邊緣,還有隻鳥鳥,不停“嘰嘰嘰”,雖然聽不懂,但璇璣真人接觸這麼久,還是能明白在笑話夜驚堂。

璇璣真人蹙眉仔細看去,可見夜驚堂面色凝重,跳到邊緣還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而後雙手叉腰很是鬱悶,似乎遇到了沒法破解的難題。

璇璣真人還是頭一次瞧見夜驚堂露出這種神色,不由疑惑道:

“他在做什麼?”

跟在後面的小道童,捧著碗接話道:

“師父給我弄的梅花樁,我說這個人跳不過去,這個哥哥非說可以,然後就跳到了現在。”

璇璣真人可不覺得梅花樁能難住夜驚堂,她蹙眉道:

“師兄,這應該不是尋常的梅花樁吧?”

呂太清在山崖畔負手而立,遙遙看著夜驚堂都身影,平靜道:

“聖上在信中說了夜驚堂的情況,悟性有餘,但武學沉澱不足,致使章法毛糙,讓為兄代為指點。

“這是師父當年給為兄打造的九宮八卦陣,要跳過去,得身隨心動、舉重若輕,內外均衡如一,也就是百脈皆通、內外趨於圓滿的境界。

“為兄當年苦苦琢磨了一個多月,才摸到那一絲契機。夜驚堂天賦同樣不俗,目前看來少則一月,多則三月,就能走出此陣,剩下的便是內勁積累,只要底蘊足夠,入聖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

璇璣真人聽見這話,倒是明白了意思——相當於上代道家掌教,也就是她沒見過面的師父,按照武聖該有的武道造詣,給師兄出了一道大題,想解題就得有無所不通的知識積累,某個地方有缺陷,就會出錯。

夜驚堂在裡面跳,遇到問題自然會和師兄當年一樣思考緣由,而後調整體魄氣脈等等,等把問題全部避免了,百家皆通的境界自然就有了。

這個法子聽起來還挺簡單高效,璇璣真人想了想詢問道:

“我在步入百家皆通的路上卡了多年,師兄為什麼不給我弄一個?”

呂太清單手負後,稍微沉默了下,才委婉道:

“為兄當年,和夜驚堂相似,都是年少出山,位列武魁不過短短一兩年,雖然天賦有餘,但日積月累的武學閱歷感悟不足。

“世間武學,為兄只要知其然,便能知其所以然,但起勢太快,沒有機會知其然,所以師父才授以此法,讓為兄自己悟。至於師妹你……”

璇璣真人微微抬手,示意師兄不用說了,她明白意思——自己進去,可能會豬腦過載,還不如穩紮穩打慢慢學的快。

璇璣真人旁觀片刻,可見夜驚堂有了難題擺在面前,進步可謂極快,幾乎每一次跳過梅花樁,身形都會有極細微的變化。

但身為二聖之一的師兄,當年都跳了一個多月,夜驚堂再離譜也不可能幾刻鐘過關。

為此璇璣真人旁觀片刻後,也沒再打擾,悄然離開了後山……

——

不知不覺,時間到了深夜。

後山竹林裡死寂無聲,只有月色透過竹冠,在水潭中留下斑駁倒影。

鳥鳥可能是有點無趣,自個叼著竹枝,在水潭邊上搭了個小窩,而後蹲在裡面,餓了吃口肉乾,渴了喝口山泉,架勢如同監督徒弟練功的鳥師父。

夜驚堂在十八根梅花樁上來回騰挪,雖然體魄強健異於常人,但近兩個時辰下來,也開始氣喘如牛,肌肉出現了痠痛感。

在梅花樁上跳來跳去看起來不費力,但習武一道,求穩遠比求快要難。

求快無非使出吃奶奶的力氣蹦躂,能多快全取決於肢體爆發力,發力姿勢練好,也就沒了其他難度。

而求穩則不一樣,上到氣息下到步伐都會產生影響,其難度不亞於用一個時辰時間,慢慢做一個俯臥撐,還得行雲流水保持肢體氣息不起波瀾,可以說每跳一遍,對身體來說都算一場折磨。

習武是滴水穿石的硬功夫,在梅花樁上一遍遍跳躍,調整身體方方面面,是在打磨肢體氣脈的稜角,相當於練基本功。

基本功光練會沒用,必須練到融入本能,不用過腦子就能信手拈來,也就是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才算真正登堂入室。

而熟能生巧必然是靠時間熬出來的,天賦再好,也不可能省略勤學苦練的步驟。

為此夜驚堂在練到汗流浹背之後,也沒有操之過急想著速成,落在了水潭邊洗了把臉,便往山外折返。

在梅花樁上跳了兩個時辰,夜驚堂也算摸到了門道,想過去基本上得把身體每一塊肌肉、每一條氣脈打磨到圓潤無瑕,不然哪怕知道怎麼過去,身體也會拖後腿導致出現瑕疵。

按照他的估算,練到那一步少說也得十天半月。

習武以來這麼久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忽然被個梅花樁困住,夜驚堂心頭難免有點挫敗感,行走間也在環視竹林,想找到那小道童的師父,看能不能請教一番。

可惜夜色已深,玉虛山的道士都睡了,連燈火都沒了,更不用說人影。

鳥鳥在旁邊看了半晚上,此時落在夜驚堂肩頭,用翅膀幫忙扇風,沿途“嘰嘰嘰……”,應該是在說——這就不行了?

夜驚堂瞧見此景,倒是想起了小時候在紅河鎮練功的時候,當時他扎馬步舉石鎖,事後累的躺在地上起不來,鳥鳥也是這般激勵,說起來還挺懷念的。

夜驚堂抬手揉了揉鳥鳥,見玉虛觀黑燈瞎火,也不好再進去叨擾,悄聲無息就下了山,順著山野往十餘里的玉虛峰行去。

玉虛山是道門清修之地,深山老林中雖然有不少人隱居修行,但散落在方圓百里的山野之間,為了不互相干擾還距離很遠,走在山間基本上遇不到什麼人。

水兒居住的青萍峰,在玉虛山的外側,沒有靠近主幹道,說好聽點是清幽,說不好聽就是偏僻,加上只住了一個人,晚上看去就如同荒山野嶺一般。

夜驚堂在山野間起落,很快來到了青萍峰下,遙遙便看到半山竹林中有一點燈火;鳥鳥見狀就振翅而起,朝竹林間的小道觀飛了過去。

夜驚堂跟著進入竹林,行出不遠,白牆青瓦的小道觀就出現在了眼前,門前還掛著個燈籠,隱隱能聽到其中傳來水兒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