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

    “什麼大事?”夏元龍問道。

    “我想著召集南京那些有頭有臉的文人儒士,於孔廟辦一場盛大的祭典,以求招聚人心,使文壇同仇敵愾,共向新政也。”

    “這可合了仲方兄的意了!”夏元龍一瞧楊懷繩,說道。

    “正可藉此正古之禮樂,歸古時之義,此真善事也。”楊懷繩朝元龍點了點頭,笑道。

    “這祭祀所用之樂器是必買的。”衛懷道。

    夏元龍道:“若行祭典,所需之物多矣,何不將物件數目用筆記了,然後按此件件買來?免有遺失之處,失了嚴謹。”

    “好!我這去拿紙筆來。”楊懷繩隨即去桌前研了墨,將筆在硯臺裡沾飽了,伸手拿了張白紙,依夏元龍的話,一件件寫出來:

    琴十二張      蕭十二支

    編鐘兩架      瑟八張

    編磐兩架      鼓三面

    笛六支          壎六支

    笙六支          敔六件

    柷六件          管六支

    共計七十五件

    楊懷繩寫罷,遞給三人,三人看了一遍單子,俱無差錯。諸事齊備,衛懷便開始分派:叫楊懷繩去買器物;夏元龍去請樂舞生;自己則去央當地的大儒來會盛典。

    不過數日,物件齊備,夏元龍領著三十六個儒童作樂舞生,楊懷繩自告奮勇,親教他們習練禮樂;衛懷則請了眾多名儒,定了祭典之期。

    夏元龍見此時離祭典之日還早,便向衛懷提議道:“既然時日還早,何不趁此於人煙輻輳之處搭一罈,建間屋子,若需號召百姓,宣講大事之時,只去壇前號令,省得一日來此,一日去彼,弄得居無定所,豈不不便?”

    衛懷道:“人英這計甚妙!不知壇可有名?”

    夏元龍皺了回眉,才笑說:“不如取‘集思廣益’之義,示我欲與百姓親善之心,喚作‘集思壇’何如?”

    “這‘集’字倒像是我們只管著集他人之言,而自己一言不發似的。何不取‘廣思壇’為名,既不失聽取諫言之心,又能有號召他人之意,你看好卻不好?”

    夏元龍連忙朝衛懷拱手:“還是衛兄才學最廣,元龍真是甘拜下風啊!”說罷,二人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