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

    “讓一讓,諸位讓一讓……”

    在群情激憤的人眾裡,書吏抱著一疊文書,低著頭鑽進來。

    姚效古在前面撞見他,偶然瞥到他手裡拿的物件,便朝眾人揮一揮手,大喊:“此人放他進去!此人有大用!”

    書吏進了穿堂,踏入書房,朝蘇州知府行了大禮,將文書捧了上去。

    巡檢看知府面露喜色,心中一邊思忖著,將劍收了。

    “是崑山等縣呈來的諫文,衷心勸本府手下留情,給書院一線生機。”

    巡檢顯得萬分失落,默然不語。

    知府合上書,與眾人笑道:“他夏元龍倒也明事理,特意託人給我們留了個臉面。馬書辦,著你驅散民眾,令其帶頭者喚書院院長來衙商議。”

    “是。”

    馬書辦接過文書,走出衙門,看姚效古一干人等仍在鬧事,便大聲喝止住,持信說道:“百姓們,府臺大人是不太清楚這個事情的,但經看了多地官員的來信,才知道辦得過於草率了!李雉忠當要再行處置!”

    “書院還查封嗎?”有人擔心地問。

    “前番撤兵,已是事完;今雖衝撞大堂,然既能使官府改正,功過相抵吧。若遲疑不定,可令汝新任院長出來面談。”

    姚效古方才放心,令一書院中人壓住陣腳,親自回去找夏元龍。

    “夏先生,幸會,幸會。”知府同他對面而坐。

    “幸會,”夏元龍道,“府臺大人已然查詳此事,乞就此與書院和解,悉免書院之罪,畢竟那是李雉忠一手乾的好事,書院貌似沒人參與。”

    知府禮貌性地笑著:“對,你們書院別人是沒問題的。不過李雉忠剛蒙了起復,短時間命令再難更易,告汝知之。”

    夏元龍見巡檢在旁點頭,心下頓時省悟,急說:“縱下官答應,百姓恐會躁動。我本來是秉著保護書院的意思來的,李院長如何,卻不太關心;但城中人民都曾受他矇騙,怒火中燒,實難控制,未免禍及書院。那您不得再周折一番,威信豈不更損?若您今日懲治李雉忠,不但百姓扶額相慶,名聲亦得樹立,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