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九章 巧議、化爭(三)

    蔡賢卿於是說道:“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他們的要求到底苛刻還是寬大。老夫覺得嘛,西洋國都能把十萬兩白銀作為基礎條件了,如此妄尊自大,擺明了是趁火打劫的意思,需要談判的內容肯定更加難以接受。不知廷龍和他說起這件事沒有?”

    “說過。”

    “那人……什麼反應?”蔡賢卿捏著嘴唇問。

    葉永甲把手指放在桌子上打著轉:“他好似是有些緊張、恐慌。總之沒有喜悅。”

    “得了,”蔡賢卿冷哼一聲,“這事兒要麻煩嘍!他這是害怕了。西洋既是以問罪之名而來,那最嚴苛的要求無非兩項:一、罷免本次涉事官員;二、廢棄諸島炮臺,徹底放棄新政。”

    葉永甲的眼睛驚恐地閃躲了兩下,這幾乎是下意識的;待他反應過來時,連忙將這個怪異的神情收回。他知道自己在那一瞬想得是什麼,無非是怕涉事官員中有寫他的名字,會使滿朝公卿藉此以為汙點,大肆抨擊。儘管他有柳鎮年作為靠山,這樣的擔憂不切實際,但他仍不免在心中自責。‘做官不過為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而已,如今之大勢已不可救,縱使將我免官回鄉,又有何妨!犯不上為此事驚恐。’

    他雖這般心說,卻對腦海中出現了與平素截然相反的想法極感羞愧,彷彿自己也有了一種口是心非的虛偽。

    蔡賢卿看穿了他的心思,並不點破,仍舊顧自說道:“至於別的方面,比如割地、開境之類,乃是明犯本朝律令,料他以和為重,必不敢有此促戰之舉。廷龍只需專注於那兩項便是了。”

    葉永甲微微點頭:“等到明日會談,我當藉機向柳鎮年稟報,讓朝廷早做準備,以防不測。”

    兵部的密奏遞上中書省之後,柳鎮年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議,即在清早時召集眾省臣同葉永甲在都堂會商。商議的過程遠比葉永甲想像的輕鬆,甚至未經一個時辰,大家的分歧便都消除了,一致認為‘此事吾國理屈,三萬兩賠償不多,可行’,並以此下達文書命令,強制曾粱撥出銀子。不論結果如何,一樁大事總算是了結,使得他身上的壓力減輕不少。他回憶著會談的內容,沒察覺到什麼異樣,只記得新到任的參政宿宗善很是健談,說話溫和風趣,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