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缺大德 作品

第二十八章 「空降作戰專家」?「裝甲奇才」?




“更何況陸戰一團可是技術兵種,你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的都是步兵的戰術,單從專業上來說就不對口。”



“你去幹什麼?教李雲龍怎麼擦皮鞋嗎?”



一段連珠炮般的吐槽,讓103暫時忘記了憂傷。他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露出了略顯不好意思的笑容。



剛剛光顧著嚮往天空,卻忘記了自己暈機的事實。



陸戰一團不僅是總部的直屬特種部隊,也是空軍的下屬單位。自己一個上飛機就頭暈的人,估計這輩子都不會跟空軍扯上關係。



103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後,在場眾人紛紛看向步兵專家。



大家基本上都是跟著部隊一起改組成八路軍的老同志,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對方跟李雲龍的師生關係。



“雖然我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陸戰一團起飛,但我平時給李雲龍開小灶的時候可沒少討論各種戰術的可能性。”



“包括接下來空降坦克的用法,也有一部分我的心血在裡面。”



“要問我對於咱們八路軍唯一一支空降部隊的看法,我只能說除了驕傲和自豪以外沒什麼別的想法。”



上述的回答並沒有超出眾人的預期,人家師徒兩個私下有交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許是對大家的反應不滿意,步兵專家決定再加一點猛料。



“同志們,你們可千萬別因為陸戰一團接觸坦克的時間不久而有輕視的心理。”



“如果把現在的李雲龍放到當年的崑崙關,他的表現絕對不會輸給果脯的裝甲指揮官。那小子現在就像一塊海綿,學習能力遠超你們的想象。”



“大家一定要仔細觀摩,接下來的演習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經過步兵專家的爆料,大佬們再次提高了對演習的期待度。



就連黃河也有些興奮,畢竟把蟬式交付給李雲龍後,他一直在忙通訊網絡和裝甲列車的相關工作。



空降坦克能在對方手裡玩出什麼花來,他在心裡也要打個問號。



······



經過十分鐘的飛行,六架空中霸主拉著哈米爾卡滑翔機回到了武宿機場的上空。



逐漸逼近目標區域後,運輸編隊開始緩慢且有序地下降高度,準備執行傘降和機降作業。



機艙裡,陸戰一團的戰士們也開始最後的檢查工作。飛行員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待常校長的命令便開始分離滑翔機。



“各機組注意!接下來按照編號順序依次釋放滑翔機!一號,開始釋放!”



此話一出,第一架運輸機機尾的鋼索脫鉤。裝載著蟬式坦克和戰士們的哈米爾卡開始滑翔,朝著目的地逐漸下降高度。



順利完成分離工作後,運輸機的艙門隨著指示燈開啟。



照常聽完自家團長的叮囑後,隊列最前段的魏大勇輕車熟路地跳出艙門。不管是日常訓練還是作戰任務,和尚永遠是全團第一個跳傘的人。



短短几分鐘,武宿機場的上空便漫天都是巨大的白色傘蓋,整個過程絲滑無比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順利完成任務後,運輸機在空中開始調整角度,只要平安落地飛行員們就可以結束今天的全部演習。



在大佬們的注視中,第一架哈米爾卡滑翔機成功落地。



也許是因為載重量太大的原因,滑輪在接觸地面的一瞬間,居然帶著機體向上彈起了一定的高度。



好在它擁有足足三十四米的機翼和結實的機身,雖然過程看起來驚險無比,但最終還是順利地完成了著陸。



落地以後,最先出來的並不是坦克,而是十幾名從側面艙門衝出來的戰士。他們手持著武器衝向適合防守的位置,在第一時間進入高度警戒的狀態。



於此同時,滑翔機的機頭從內部被人打開,一個供坦克出入的通道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根據戰士們熟練的操作流程,遠方觀看演習的大佬們可以斷定,陸戰一團平日裡的訓練強度絕對不低。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做到如此程度,一定是天賦和努力共同的結果。



片刻後,傘降部隊處理好了各自的降落傘,開始陸續地向機降部隊的位置靠攏。



“張大彪!統計非戰鬥減員!”



“邢志國!我帶戰士們跟1~3號坦克走!你帶人跟隨4~6號坦克!”



“五分鐘以後立刻出發,部隊要趕緊動起來向預定的進攻區域前進,時間就是生命!”



看著上百位戰士在自家團長的指揮下迅速行動,身處觀眾席的趙剛清了清嗓子便開始爛熟於心的講解。



“任何一次傘降行動都講究突然性,我們團每次都會爭取出現在敵人意想不到的位置,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



“本次演習將地點設置為駐蒙軍的腹地,考慮到對方的機動性和大量的偽軍眼線,部隊的行動速度需要比往日更快一些。”



話音剛落,副總指揮就看到少部分戰士跳上了坦克。



其中李雲龍坐在編號一號的坦克右側,而邢志國則是坐在編號四號的右側,沒有位置的戰士只能跟在後方跑步前進。



大約推進了一公里後,隊伍停了下來,所有乘坐坦克的士兵統一從左側下車。



不等任何一位首長提出疑問,負責講解戰術的趙剛主動開口解釋道:



“坦克僅在預計不會交火的移動中搭載士兵,李雲龍和邢志國身為正副團長,按照作戰條例應該分別搭成兩個坦克排長的頭車。”



“之所以坐在右側,是為了靠近坦克車長艙蓋的位置,便於隨時跟對方溝通。二人的對側是負責指揮同乘步兵的火力組組長,他的任務是引導一挺輕機槍和兩挺步槍射擊。“



“所有人從左側下車,是為了讓駕駛員看到每一位步兵離開坦克,以防誤傷友軍的情況發生。如果戰事緊急,戰士們會從兩側下車,並且由指揮員向車長彙報。”



觀眾席上的大佬們都是第一次接觸己方的坦克,聽到僅僅是搭車和下車就有如此多的門道後皆是嘖嘖稱奇。



畢竟以前研究的都是怎麼幹掉鬼子的坦克,根本沒想過其中的細節。



在眾人的視野中,步兵們再次集合到了坦克的後方。不過有些奇怪的是,戰士們並沒有散開而是聚集得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