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餑糊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無愧於心大丈夫

 眾人聽方牧野突然說出這番不著頭尾的話,大多驚奇,但也有聰慧之人,猜到了他說的是什麼。


 方牧野看著智光大師,問道:“雁門關外石壁上的遺文,大師定然是不能忘卻的,不知方某剛才說的,可有錯處?”


 智光大師聽方牧野道述壁文時,面色便有了變化,等方牧野說完,他的神情已是暗澹,忍不住再次想起了當年之事,心中愧疚不安。


 聽到方牧野發問,智光大師嘆了一口氣,說道:“方施主說的都對。”他雖覺驚訝,卻也沒問方牧野為何會知。


 方牧野轉向喬峰,說道:“峰兒,你確實是契丹人,蕭遠山便是令尊,你本是叫蕭峰,智光大師他們保留了你原來的名字,只因託給喬家夫婦養育,須得跟他們的姓,所以才叫了喬峰。”


 喬峰看了一眼智光大師的神情,身子一顫,不由得背上出了一陣冷汗:原來我真的是契丹人!原來我叫蕭峰,不叫喬峰!


 遼國的國姓是耶律,皇后歷代均是姓蕭,蕭家世代後族,將相滿朝,在遼國極有權勢,有時遼主年幼,蕭太后執政,蕭家威勢更重。


 蕭峰忽然獲知自己乃是契丹大姓,一時之間,百感交集,出神半晌。


 復又思及師父所說的壁文內容,體會到了生父當時的傷痛之情,才知他投崖自盡,不但是由於心傷妻兒慘亡,亦因自毀誓言,殺了許多漢人,以致愧對師門,蕭峰不由眼眶變得溼潤,腦海中一片混亂。


 “真相竟是如此!難怪智光大師說我親生父母死得冤枉,說他們對不起我的親生父母。”


 蕭峰正迷濛中,又聽到師父豪朗的聲音:“峰兒,大丈夫行於世間,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內不愧於心,是契丹人抑或漢人,又有何區別。這位趙錢孫方才倒是說了一句對話,‘漢人未必高人一等,契丹人也未必便豬狗不如’。宋人只道契丹人兇惡殘暴,虐害漢人,但你去宋遼交境處看,大宋官兵殘殺契丹的老弱婦孺,亦是視如豬狗一般。峰兒,哪都有好人,哪都有壞人,你即便是契丹人,亦可做頂天立地之人。”


 “正如令尊,他雖是契丹人,卻勸諫遼主與宋朝和好,宋遼不動兵戈,兩國軍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損折兵員,又不多耗軍費糧食,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令尊以天下蒼生為念,有仁惠於兩國,功德無量,那是大大的英雄,真正的漢子。”


 蕭峰聽得師父前半段寬慰勸導的言論,心中隱有所觸,只是他三十年來皆以漢人自居,如今突地變成了敵對的契丹人,一時糾苦,非短時能夠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