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三酒 作品

第二十一章 客觀認知

    林修然隨口回答道:“當然是普遍情況了,如果大家平均每週寫完一份研究報告,我每週寫完兩份,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那我的表現就是比別人好啊。”

    剛說完,林修然瞳孔一縮,他被自己的話震驚了,他自己剛剛說了什麼?普遍情況?那麼普遍情況是怎麼產生的?不就是大家或者說是他人認知,或者認為的情況嗎?

    張燕笑了:“看來你已經想到了,這就涉及到了認知的第二種類別,對外界的認知。我們的社會有一種主流的文化,社會學家稱他們為主文化,很好理解是吧?

    這些主文化是多少年來積累的,社會發展演變所形成的,流傳下來的文化。舉個例子,作為華夏人,炎黃子孫,你看到紅色會感覺到什麼?會想到什麼?”

    林修然不清楚張燕想表達什麼,但還是回答道:“紅色,會覺得很溫暖,很喜慶,很開心。”

    張燕接著道:“你是不是想到了火?想到了各大慶典的紅地毯?想到了婚禮時門口的彩虹橋?想到了紅彤彤的鞭炮、春聯?想到了春節家家戶戶其樂融融的場面?所以覺得溫暖、喜慶、開心?”

    林修然點了點頭。

    張燕道:“這幾年和其他國家接觸的多了,這個情況就比較少了。在早些年的時候西方人看到紅色你知道他們會想到什麼嘛?

    他們會想到血,會想到帶血的生肉、帶血絲的牛排以及一些慘烈的犯罪現場。那麼為什麼同樣是紅色,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呢?

    紅色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就是一種顏色,和其他顏色一樣,但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文化、習俗,經過很多年的發展、積累、沉澱形成了一種文化,所以給紅色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林修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彷彿知道了張燕要說什麼,好像在萬千思緒中找到了一切的源頭。

    張燕繼續道:“一種顏色是這樣,其他的很多東西也是這樣,比如“愛”這個字,這個字被人們賦予的涵義、寄託的情感就更多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而每一種文化中對於這些,又有著或大或小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衝突。”

    林修然聽得十分認真。

    張燕喝了口水:“而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生活在群體中,生活在一種文化中或者多種文化交織中的人,我們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這些文化的影響。

    就比如我們剛剛說自我認知時,你提到的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自我的評價標準,通常情況下是來自於大眾普遍的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