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三酒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 機構與個人的區別

    聽到了林修然的話,三叔雙眼放光,看著林修然,在三叔看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就要在自己的眼前打開了,自己在這個市場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對於所謂的“機構”猜來想去,但總是不能確定。

    就是覺得很神秘,很了不起。但是現在終於要在林修然的介紹之下清晰地知道到底差距在哪裡了。三叔又怎麼可能不興奮呢?

    林修然道:“一般來說主要的、明顯的差距有三點,分別是:專業性、信息量、專業設備。

    所謂的專業性就是專業能力,比如同只看一個信息,一般來說機構投資者分析出來的東西、速度以及掌握的要點,都會比個人投資者要強。

    當然了,也不排除民間有一些高手的存在。比如一些所謂的全職炒股的人,他們很多人因為全職炒股,每天都在家研究這些東西,他們中的很多人悟性和天賦其實並不差。

    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努力之後,他們的中的很多人其實在某一方面是可以優於機構投資者的。

    畢竟所謂的機構投資者,也僅僅只是一群工作的上班族而已,這些人雖然有專業性,但是敢於全職炒股,並且成功的也沒有幾個。

    第二點就是信息量了,信息量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就是數量,第二就是時效性。

    機構投資者的本職工作就是研究分析股票、基金等投資標的,所以市場上的消息很多都是可以及時的或者很快的看到的。

    很多個人投資者,都是忙了一天下班後,或者工作之餘打開手機簡單地翻看一下,或者每天定期看早間、午間和晚間新聞。

    雖然也可以得知信息,但是這個速度相比之下就太慢了,尤其是在股市開盤後可以交易的時候。

    很多時候,一個信息可以影響股票或者市場之後的走勢,錯過了也就錯過了。

    另外機構還會花錢購買所謂的信息,就比如說有些第三方的數據平臺,他們不提供任何的投資建議和投資決策,但是他們會提供海量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