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數學

 薛文發轉頭看向大胖和尚,對方笑眯眯地,就像尊彌勒佛。 他很討厭和尚。 因為他們是醫生的死對頭。 治好了病人,病人趕緊去廟裡還願,奉上大筆香油錢,說菩薩真靈。 治不好病人,家屬將醫生痛打一頓,然後再去廟裡,和尚就說病人命該如此,是他們心不夠誠,又蒙一筆香油錢。 東方之地,盛行此風。 因此人們求玄求假,卻不求真求理。 求後者的,步步難行;求前者的,一路暢通。 只是玄和假只能對內,不能對外,外人不信你的和尚,不信你的道;於是每每受了外界毒打,風氣就會正上一代。 “我不信佛,也不求佛。”薛文發認真道。 “呵呵,佛只是個符號,只不過方便說而已。佛就是理,就是真,就是實,它在心中,在花中,在霧中。”大胖和尚認真道。 “借舊瓶裝新酒?”薛文發有點明白了。 難怪大和尚看上自己,恐怕是看中自己為了救人命,敢於突破世俗和禮教的行為。 “施主好悟性,想要洗刷這世界,只能先遷就這世界。你想打破不老泉的神話,就要先學會真正的道理,然後教給人們,當人們能夠看清世界,自然不會相信什麼不老泉水。”大胖和尚點點頭。 薛文發想了想,然後道:“那我跟你走,不過你我約定,待到將來,連佛字也不要了。” “那是自然,將來的人們,自然有將來的緣法,佛家四大皆空,佛字本身也是空。”大胖和尚笑眯眯道。 這個秀才醫生,兼具理性和讀書人的屬性。 而且又極為大膽,為了真正重要的東西——人命,可以無視那麼嚴酷的禮教和朝廷律法。 這是天生的推進者坯子。 只要好好雕刻,必然能引動一大批人。 如此一來,和尚這次輪迴又能功德圓滿。 ………… “數學,是萬物之基礎,是佛性之根本。”大胖和尚一本正經地在黑板上,畫出一個0。 “0,就是和尚的光頭,和尚為什麼要理成光頭,就是要從零出發,重新修行。”他接著指著自己的光頭道。 薛文發疑惑道:“我記得廟裡剃度時,說這是讓人放下的意思。” “那是他們領悟錯了,放下什麼?和尚自己有幾個放下的?都是玄,都是假。光頭就是0,你記住就好。” “明白了。”薛文發點點頭。 “0說完了,再說1,1用來指代1個物品數量,是抽象符號,還有2,,4……這些符號都來自另外一個地方,它們和算籌中的i,ii,iii是一樣的,然而卻更加便利一點。”和尚接著說道。 薛文發對這些接受起來沒有什麼難度。 畢竟他連那些事都敢做,何況是這些外來符號? 換成一個夫子,興許就覺得只有老祖宗留下來的符號才最好。 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i,ii,iii還好說,iiii就明顯不如4簡單,iiiii更加如此。 大胖和尚,從簡單的數學開始教起,包括列豎式計算,還有一些幾何圖形。 薛文發逐漸意識到對方所教的東西,與他學的九章算術之間的差別。 後者往往重於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卻沒有整理出一套理論。 而對方所教,卻可以解決一系列問題。 所謂東方重道,西方重術,其實是反過來的,東方重的才是術……西方才重道。 東方追究實際,好處就是沒有發生過太過慘烈的宗教戰爭,更重要的是,一旦落後,立刻就願意改,願意變,能夠迅速趕上潮流。 而不是死死守住那點東西不放,一直守到被淘汰。 現在薛文發就是這樣。 他同樣注重實際,和尚說這些東西能破解不老泉,那他就去學。 即便這些東西和老祖宗所講,有很多不同,他也在所不惜。 “走吧,徒弟,讓我們去一個寺廟裡,講這些東西。”大胖和尚接著道。 “為什麼去寺廟?”薛文發不解道。 “因為和尚們是唯一吃閒飯,動動他們也不會影響到百姓的人。窮苦百姓沒功夫聽這個,富人沒心思聽這個,讀書人聽這個的前提是科舉考這個。”大胖和尚說著。 果然同行最怕同行。 薛文發點點頭。 ………… 大相山寺。 “一派胡言,什麼光頭就是0,你哪兒來的妖僧!”主持大和尚,對著大胖和尚怒喝道。 “妖僧?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我是妖僧,你又是什麼僧?”大胖和尚笑道。 然後他又問道:“你知道佛頭上的頭髮,有多少根嗎?” 主持道:“佛頭的頭髮,乃是恆河沙數。” “那佛頭今天掉1根頭髮,明天掉2根頭髮,後天掉4根,掉多久,佛頭才會變成和我們一樣?”大胖和尚又問道。 主持愣住,然後道:“佛頭的頭髮永遠不會掉光,因為不增不減。” 然而下面聽兩人論法的和尚們來了興趣。 是啊,每天翻倍,一直翻下去,要翻多久? 算起來似乎挺容易。 有人開始算起來。 數學一開始就是神秘學。 各種各樣的數學謎題,似乎蘊含著宇宙的真理。 “看到了吧,佛與數密切相關,佛身上每個地方都是數。只論玄虛,永遠看不到佛,通過數,卻能接近佛,”大胖和尚指著自己的光頭道,“就從0開始。” 和尚們交頭接耳。 主持最後讓人把大胖和尚趕了出去。 但和尚就在門口擺起攤子,上書四個大字:“什麼是佛?” 路邊人來人往,都被他吸引了。 其實古代人,有時候也很放得開:東南之地,奇裝異服者比比皆是,各種奇談怪論,更加不勝於耳。 當然這是中原王朝的景象。 關於佛與數的辯論,很快展開。 不少閒得難受的讀書人,吃飽了撐的傢伙,紛紛加入其中。 有些探寶人也好奇地聽起來。 聽了一陣,就開始招呼狐朋狗友。 因為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數學知識,能用在尋找老爺們藏的寶藏上面。 比如和尚說的三角函數。 靠簡單的工具,就能算出山有多高,湖有多深。 這些在以前都要拿命探的東西,現在算算就有了。 盜墓賊也學數學,但他們註定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學。 探寶人可是正經行業。 老爺臨死前藏的寶貝,理論上就是無主之物。 很多時候都是兒子僱傭探寶人,去找老子的寶藏。 這事官府不可能抓的。 畢竟轉世只是轉世,前世財產什麼的,可沒有做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