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上場征戰

一應生活資源都能方便獲取。

而且本身還能充當貿易中轉港口,能夠提供很大的價值。

比如北上島國的船隻,就需要在此修理,補充,同時放下一些貨物,購買鹿皮、蔗糖等寶貴物資。

這就讓它的發展有了堅固的貿易基礎。

燒林開荒。

聞人升實行古老的府兵制。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家一戶分配土地。兵農合一,平時耕種土地,農隙訓練,戰時從軍。

其實也是大明的軍戶制。

這種體系,註定用不了30年後就會腐爛的。

因為軍官特別容易出現土地兼併。

好在聞人升使用的是古老一點的府兵制,可以維持的時間長一些。

其實這也和滿清的八旗類似。

其實滿清八旗就是學習的大明的軍戶制。

只不過是因為生存壓力,將地位顛倒過來。

軍戶高高在上,剝削擁有奴隸。

即便是八旗貧賤者,也能通過壓迫和剝削漢人包衣來獲得利益,維持生存,進而大大緩和了八旗內部的經濟矛盾,從而讓他們顯得團結。

這才是八旗早期上下一心,很是能打的根本經濟原因。

這就是經濟矛盾對外轉移的結果。

八旗統領們不明白這個經濟原理,但不妨礙他們本能地明白,自己族人窮,帶著窮人搶大明,就能讓自己的窮人不造反。

而大明軍戶就沒有辦法了。

被壓制,被剝削,最後一點戰鬥力沒有。

平時沒有操練,一上戰場,只要看到敵人就要準備逃跑。

家丁們人數不多,戰鬥一旦不順,軍戶兵就要潰逃。

而對於聞人升來說,30年之內解決大明、遼東、農民起義這些問題足夠了。

15萬人有3萬戶,一戶一兵,可以整出3萬兵來。

為了精銳和減少後勤,提升機動力和作戰力,他將3萬人又精簡了一下,最後精簡到8000人。

其中6000戰兵,2000輜重兵。

戰時僱傭流民做挑夫。

2000輜重兵是專業訓練相關後勤之事。

做飯、紮營、挖壕溝,都是古代兵書中早就說好的東西。

其實什麼方法都有,大明失敗的原因不在於不知道方法,而在於明知道,卻不想用,不能用,用不了。

徵兵之外,就是多種糧食。

大米、甘薯、玉米,統統安排上。

整個大員,最後安置一百萬流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只是還需要繼續擴張就是了。

北方越來越混亂。

已經爆發了幾次民亂。

聞人升藉助當地官員,迅速帶來大量人口。

實力迅速發展。

同時也海上其他勢力,海盜、大戶士紳,也開始了劇烈衝突。

雙方都想要壟斷海上貿易。

無論是鄭家,還是官僚士紳,大家都想這樣幹。

鄭家先後幹掉了諸多海盜,又幹掉了許心素為首的官僚士紳代理,讓自己作為士紳集團的貨物出口代理壟斷,這才獨霸了東南的貿易。

而聞人升的優勢,就是他有著文官的招牌。

這年頭文官還是有著天然優勢。

在充當官僚士紳的代理人方面,很是方便。

他能輕鬆從轄區內得到大量的貨源,進而轉賣給自己的船隊,他人的船隊,以及紅毛人的船隊。

這就有一個衝突。

那就是海盜會影響貿易。

他要徹底平息東南海盜。

至於如何打,聞人升一方面從西洋人手裡購買大船,購買武裝商船,大炮、火槍,一方面開辦船廠、槍炮廠,自己製造。

這都是手工場,此時還不需要多少機械。

在這方面,大明有著豐富的人力可以使用。

其實這個年代來這裡的西洋人有很多。

就像荷紅毛,東南海洋上,至少有三萬人。

西紅毛至少有五萬。

當然這都是老弱病殘混合都有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

因為有些人來到這裡住下後,就娶了本地土著,生下孩子。

一方面是搞船、槍炮,另外一方面就是人。

人手方面,他從流民中招募人手。

又從西洋中招募。

聞人升以1:3的比例進行混合僱傭。

1個西洋人配3個大明流民。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傳統腐朽的權術制衡。

但恰恰能夠濟一時之用。

滿清內部也一樣是各種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