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三百一十八章 倭寇交鋒





那消費就大了。





因此總兵力就是五萬步騎。





外加從當地徵發的農夫兩萬。





當敵人出現後,他們派出2000騎兵,加上4000步兵,前往迎戰。





不可能一開始就出動很多大軍。





消耗太大。





而且戰場也展不開那麼多人。





後面的人只能看著。





因此要開闢多個戰場。





所以說多路進兵有時候並不是錯誤。





而是提高效率,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當然碰到了厲害對手,就不好用了。





可能每一路都被對手破。





這就是薩爾滸之戰。





而現在,他們看到了對手之後,直接擺出了堂堂之陣。





想要玩計謀,玩埋伏,一來對士兵的要求比較高,二來要對地形很熟悉。





他們遠征東百,對這地方也是人生地不熟。





雖然加緊了繪製地圖,但仍然不可能和當地人相比。





他們對這方面的地形也未必就比倭寇熟悉多少。





雙方都是在客場作戰。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堂堂之陣,用自己的兵力和戰鬥力優勢,組織優勢,去碾壓過去。





倭寇氣勢洶洶地推進。





率先派出一百人的鐵炮隊,前來試探,試圖打亂大明隊伍的陣腳。





而這時候大明將官,一位副將看到倭寇接近。





他立刻下令擺出車陣。





步兵守在車陣上。





騎兵則在外遊弋,隨時準備衝擊。





當然這100人的小隊,他們不會浪費馬力的。





要是那樣幹,非被罵死不可。





精銳不精銳就體現在這裡。





後期明軍看到敵人一來,就開始亂了。





亂開槍,亂打馬,亂射箭











沒有任何戰爭節奏可言。





自然會被對手一下抓住破綻,比如火槍冷卻期,馬力疲憊期,弓箭手的疲累期。





這就是戰機。





戰場之上,集中優勢,打擊敵人的劣勢。





永遠是不變的戰爭規律。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兵力、精銳、組織、盔甲、後勤、機動,哪方面有優勢,就要充分發揮出來。





所以才需要知己知彼。





你不知道這些情報,怎麼知道自己佔據優勢?





而現在對方僅僅派出一百人試探。





副將自然不會大動。





而是派出虎蹲炮加弓箭拋射對敵。





這自然是改良後的,但射程比火繩槍還是近得多。





一般只能打40到50步有殺傷力。





而火繩槍能在80到100步還有殺傷力,只是沒有了準確性,要一排打過去。





蒙到誰是誰。





但好處就是能夠打出大片散子防止對方近身。





只是等到後來的時候就不行了,那是因為明末工匠被坑得太狠。





武器兵備都是粗製濫造。





而倭寇直接往前走。





倭寇士兵一個個氣勢洶洶。





但是剛剛走到一半的時候,大明兩門火炮率先開火了。





這是兩尊優化過的紅衣大炮。





也就是西洋加農炮。





射程遠,有瞄準設備。





還能改變方向。





兩炮打過去,自然是沒有命中的。





從對方隊伍頭上擦著過去的。





接著就是改變座標。





三分鐘打一發的速度。





「不可能,大明的炮怎麼製作的如此精良?」小西正宗很震驚。





他是懂行的,一看那國崩,就很精湛。





炮兵也很精銳。





他自然不知道,這都是花了足夠的錢。





專門請來的西洋鑄炮師。





給的銀子能堆滿一個地窖。





而且那些炮都是工部管員親自一門門檢驗過了。





可以說這樣的精力耗費之大,簡直無法想想。





你要換成以前,那些管員,他們怎麼可能去做這些麻煩事?





只會交給工匠和吏員們去幹。





只有為了自己封神才如此上心,才會這麼做。





要知道那可是長生,可是封神。





秦皇漢武唐宗都做不到的事。





他們可不會糊弄。





都是一門炮一門炮,親自校驗。..net





過程非常嚴格。





最後才拉來給士兵們用。





所以才能做到製作如此精良。





士兵也願意認真瞄準。





因為知道大炮不會炸膛,用料精足。





只要軍餉充足,裝備精良,大明士兵就是無敵的。





在引入西方鑄造之法後,大明火器也是相當先進的。





可以說在東亞這個地方並不落後。





隨後弓箭拋射。





倭寇鐵炮手,就被一通弓箭打得死傷一片。





這時候的鐵炮射程不如弓箭遠。





他們的鐵炮手戴著斗笠,就是防箭的。